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添新证:侵华钢铁炮艇捐赠(图)

2014年08月04日 16:00 来源:江南时报 参与互动(0)

侵华日军炮舰。  江南时报记者 秦怀珠 摄

  南京大屠杀罪行又添新证 侵华日军钢铁炮艇昨运抵宁

  昨天,由苏港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濮锦道先生捐赠的侵华日军河用炮艇,被成功运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昨天下午,江南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了这艘炮艇,炮艇身长17米有余,完全由钢铁打造,重达32.8吨。为了运送这艘炮艇,纪念馆方面费了不少周折。

  据悉,昨天早上九点钟,炮艇便由一辆二十余米长的大型货车载运出发,从仪征一路行往南京,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到达纪念馆。到达地点之后,多名工作人员用一台重型起重机花费了一个多钟头,才把这个庞然大物安放到位。

  这艘炮艇究竟是何背景?据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日本造船专家经过认真、翔实的比对后表示,从铆钉船体、船头方向舵和船尾转向舵的设计,以及螺旋桨设计等造船工艺,推断其为日本侵华期间所造的炮艇。

  朱成山指出,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长江沿线河网和洞庭湖水面等湖泊、河渠地带,配备了大量小型的河用小炮艇(有专家称为“豆舰队”或迷你舰队)。河用小炮艇吨位较小,不具备正规的艇籍,但仍属日本海军的作战舰艇,特别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河用小炮艇曾随舰队,冲破江阴要塞的沉船阻敌封锁线,到达南京江面参加南京大屠杀。

  据捐赠该炮艇的濮锦道介绍,该炮艇在抗战期间被中国军队缴获,新中国成立后,曾被移交给江苏省航运局管理,长期停放在南京三汊河码头。1972年,苏港造船厂建成后,炮艇从南京三汊河迁移到仪征,作为港口作业船使用。

  据了解,侵华日军河用炮艇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迄今接受的体积最大、重量最重,且非常有价值的捐赠文物。

  朱成山透露,纪念馆将对这艘炮艇进行原貌复制,拆除和复原船上的一些民用设备,把它恢复为当时军用小炮艇的样式,还原其更真实的历史。(记者 刘浩浩 实习生 施红艳)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