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余件抗战文物入藏抗战馆 含受降典礼邀请函(图)

2014年08月15日 15:2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保部工作人员展示入藏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邀请函。本报记者 饶强摄

  今年7月7日,一尊“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揭幕,今天,这枚勋章的原型正式入藏抗战馆。同时入藏的还有百余件珍贵的抗战文物。

  昨天,记者提前拿到了获捐文物的名单,上面有英雄母亲邓玉芬为八路军伤病员制作干粮的炊具(煎饼鏊子)、作曲家刘雪庵创作《长城谣》时使用过的钢琴、抗战剧作家丁里的手稿、抗战时期苏联文学翻译家郁文哉的译作、第115师344旅687团副连长师自祥在平型关战役中缴获的指南针、革命烈士樊耕农读过的延安解放社出版的《列宁选集》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日宣战的唱片等。

  为了迎接这些珍贵的文物,抗战馆今天将专门举办一场隆重的捐赠仪式。抗战馆负责人介绍,这些文物的捐赠者有十多位,他们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河南、广东和黑龙江。与瓷器、书画等古董相比,这些文物看上去貌不惊人,但是每一件都是捐赠者心中的无价之宝。因为,有些是他们前辈的遗物,有些是他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收集到的,他们能将这些东西捐给抗战馆,非常令人感动。

  捐赠人任连国捐出的是奶奶的遗物,他说:“老人去世得早,剩下的东西本来就不多,拿出来真是舍不得。但是想到能有更多的人在抗战馆看到它们,了解这段历史,作为家属我觉得既光荣又有意义。”

  经过专家梳理,这批新入藏的文物可以说填补了抗战馆的收藏空白,比如日本投降典礼的邀请函和注意事项单等。“文物的所有者将文物保存得非常好,一直注意防虫防腐。”抗战馆文物部的征集人员说,“十多年来,我在抗战类的博物馆里从来没有见过请柬的原件。”

  抗战馆负责人表示,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传承着一种精神。9月3日,抗战馆将举办“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览,这批文物中的一部分有望正式亮相。

  相关新闻

  抗战网上纪念馆

  发起6项活动

  本报讯(记者 刘冕)今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首都互联网协会携手首都七家网络媒体及网上纪念馆河北专区,联合推出抗战胜利纪念日纪念标识网络设计大赛、“我的抗战寄语”网络演讲比赛、抗战纪念网络抽样调查等6项活动。

  凡国内外美术设计爱好者均可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日纪念标识网络设计大赛。参赛稿件可通过电子版和邮寄的方式发给作品征集办公室。最终,专家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作品奖,并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及奖品。

  网上纪念馆还将推出“我的抗战寄语”网络演讲比赛。网民可以用手机、摄像机等进行录制。抗战馆负责人介绍,参加者可以讲讲与抗战有关的历史照片、文物、史料故事、影像、歌曲、口述、回忆,或者围绕遗址遗迹等各种有关抗日战争的题材演讲,也可以表达自己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评价和解决中日历史问题的寄语。

  抗战纪念网络抽样调查则是针对广大网民量身打造的,主要从网民性别、年龄、知识结构,对网上纪念馆了解、参与渠道,对抗战历史知识及网上纪念馆宣传活动的建议和意见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为今后办好网上纪念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8月底,网上纪念馆还将推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专题。抗战馆官网、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凤凰网、百度、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都将开辟专栏,制作专题。

  9月5日,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抗战知识网络竞赛将启动。活动将在网上纪念馆开辟专栏,以不同年龄段人群为对象,设计不同层次的知识题,推出青少年学生竞赛题、大学生竞赛题、普通大众竞赛题。

  另外,网上纪念馆还将对网民上传的优秀资料、文物、图片、故事、评论精选进行汇总、整理,聘请权威抗战史专家、中日关系史专家、文物专家进行优秀资料评选工作。

  文物背后的故事

  英雄母亲的煎饼鏊子

  “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仪式上的讲话中,曾列举了邓玉芬等民间抗日英雄的事迹,赞颂中华儿女伟大的抗战精神。邓玉芬,这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此次入藏的文物中就有两件这位英雄母亲的遗物。她的孙子任连国捐赠了邓玉芬为八路军伤病员制作干粮的炊具(煎饼鏊子)和她曾经使用的蜡扦子。这是现在仅存的两件邓玉芬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物品。

  跟奶奶生活过很长时间的任连国回忆,抗战时期条件非常艰苦,奶奶省吃俭用,将节省下来的粮食用煎饼鏊子制成干粮,送给八路军伤病员,好让他们早日养好伤,重上战场多杀敌人。“这种炊具制作出来的煎饼很厚实,算是当时粗粮细作的一种,就是为了让伤员能多吃点儿,尽快康复。”

  “老人虽不识字,但信念坚定。”抗战馆征集人员说,“为了革命事业,邓妈妈先后有多位亲人壮烈牺牲。她献出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至爱,是抗战时期最普通的百姓代表,他们值得我们永远纪念。这两件貌不惊人的文物,将作为9月3日展览中最重要的文物亮相。”

  写在洗脸毛巾上的志文

  此次入藏的文物中,有一条特殊的毛巾,上面有一篇志文。

  捐赠者苟兴华介绍,其父苟吉堂1928年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苟吉堂等组织中国留日学生退学以示抗议,并成为请愿代表中的一员。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入学的门槛儿很高,能去那里学习非常不容易。”抗战馆工作人员介绍,“苟吉堂家境不好,是受资助去日本学习军事的,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但是当‘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日本后,他立刻决定退学,并组织学生抗议。当时,这些学生脱掉了学校发放的日军军服,扔掉了配发的佩刀,相当于割袍断义。”

  苟吉堂被捕并被投入日本东京若松町宪兵监狱。日方对中国留学生威逼利诱,表示只要写悔过书就可以继续回学校读书。苟吉堂严词拒绝了,并在当时用的洗脸毛巾上写下了一篇志文:“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月十八晚,日军强占我东北实施种种破坏与屠杀和劫掠,并怂恿宵小谋叛藉口满洲独立,其罪恶施于朝鲜复加于我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义。”

  他还写道:“既无能捍卫国家,又不能急赴国难,为军人最大耻辱惟力不从心,仅抱牺牲精神,作总退学。”

  后来,包括苟吉堂在内的留学生都被遣送回国,回国后苟吉堂参军投身抗日。抗战馆负责人介绍,以往展览介绍的多是“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内的情况,这次获捐的文物反映了在国外,尤其是在日本的留学生和中国军人的态度,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骨气和精神。

  受降典礼邀请函的“说明书”

  还有一件文物也是苟吉堂的遗物——1945年9月9日,这位抗日将军参加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的邀请函。

  抗战馆介绍,苟吉堂历任第13军参谋、第89师参谋长、第110师参谋长、第85军参谋长、第20军团参谋处长、第31集团军参谋处长、第29军副军长、第3方面军副参谋长、第3方面军前方指挥所主任等职。1945年9月9日,他受邀参加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目睹了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向中国政府投降这一令所有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难忘时刻。

  有意思的是,这件A4纸大小的邀请函还配套了一份“说明书”。抗战馆征集人员向记者展示,外边是信封,上面写着“第三方面军苟参谋长吉堂”(见上图)。里面的邀请函写明,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定于9月9日9时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礼堂举行。注意事项里除了交代着装的注意事项、签字时不要吸烟不要离席等规定外,还特别注明了不要对日方代表有侮辱之言。

  独立自由勋章雕塑的原型

  抗战馆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为锻铜材质,上面的图案与独立自由勋章一模一样,外形为八角星,中间是红星照耀下的延安宝塔山,在雕塑下端刻有“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字样。雕塑长4米,宽3.2米,前高0.27米,后高0.57米,以自由独立勋章为主体,底座镶嵌“1937.7.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中英文字样。

  这件雕塑的原型就是今日将入藏的这枚勋章。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布主席令,颁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条例,决定颁发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其中,独立自由勋章是授予在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功勋人员的一种勋章,该勋章共分三级。原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音乐工作队队长张非就有一枚,是三级勋章。

  他的遗孀华江一直珍藏着这枚勋章。在抗战馆独立自由勋章雕塑的制作过程中,她将勋章拿出来,供雕塑图案设计者参考。经过反复考量,老人决定割爱将勋章捐赠给抗战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历史,这也是抗战馆收藏的首枚独立自由勋章。(记者 刘冕 通讯员 吴娟)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