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鲁奖乱象应催发反文学权力腐败力量

2014年08月21日 10:35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本届鲁迅文学奖引发激烈争议。8月16日,作家阿来发表声明,就自己参评作品《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在评奖体例、评奖程序和作品质量上的争议三问鲁奖,将争议推至最高潮。

  “很多人劝我作沉默的大多数,不然就是永远自绝于这个奖项”,阿来这样说。最终,阿来选择抗议,他认为这不仅关乎个人荣誉,更关乎社会正义,更关乎文学尊严。

  诚哉斯言。鲁奖不幸,“打油诗”当道;文学不尊,被弄权者侮辱。幸运的是,还有阿来,还有批评,还会有更多人不做“沉默的大多数”。阿来三问鲁奖,其实为这场争议提供一种更加趋向理性与深度的议程设置。

  这三问,一指体例,揭露中国文学不开放,无创新,作茧自缚,固步自封;二问程序,揭穿中国文学评奖过程无正义;三批质量,批评评委对历史无知,对现实狭隘,缺乏常识与专业。由此,直接展示鲁奖背后的中国文学生态,是被一些弄权者在“假文学之名以非文学的手段伤害文学的尊严”。

  阿来直指“评委大人”无知无道,强调愿意看到评委们的解释与澄清,让我想到鲁迅当年与“现代评论派”那些叫做“正人君子”们的论战。“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不得不说,在今天,掌握中国文学话语权的不仅有太多这样虚假伪饰的文人,更可怕的是他们已将这种文学话语权转化为相关的行政权力。

  不论如何,针对届届争议的鲁奖,应该回到文学专业、文化体制以及评奖机制这些关键问题上,通过争议提供的议程设置,一步步来将批评分析转化为现实力量,去真正触及那些掌握文学话语权的既得利益者,去把文学权力也关进笼子里,来还原鲁奖的纯洁性,发挥鲁奖对中国文学的良性激励价值。多年的鲁奖乱象,也应该去催发反文学权力的腐败了。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