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秋雨:君子之道核心是“德”(图)

2014年08月21日 13:3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余秋雨

  8月19日是上海书展最后一天,余秋雨携新书《君子之道》发表演讲,谈中国的集体人格。当记者问到为何久未在公众面前露面时,余秋雨称原来出现比较多是当时的媒体不够热闹,需要有人去填,“现在媒体太热闹了,我们就不参与了”。

  君子之道核心是“德”

  演讲中,余秋雨从世界名著说起,他称一些伟大的作家之所以得到世界的认可,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格”。

  余秋雨说:“鲁迅的书都在研究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他写《阿Q正传》《祥林嫂》,既可爱,又同情,又让人可恨。歌德的浮士德,就是德意志民族的集体人格。海明威《老人与海》,用老渔民的形象表达了美国开拓者的集体人格。”

  在余秋雨看来,中国文化5000年来延续不断,而且一直没有成为一个侵略性的政权,靠的就是“君子之道”。演讲中,余秋雨重点讲解了君子之道的几项规则,他说:“如果君子之道要用一个字概括的话,这个字就是德。”

  年轻人惊讶我还活着

  演讲结束后,久未露面的余秋雨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被问及为何现在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余秋雨称,现在的精力主要是写书,而且自己不用手机,不上网,坚持用手一个字一个字地书写。还有一个原因是“有段时间出现得比较多,那时候的媒体不够热闹,需要有人去填,现在媒体太热闹了,我们就不参与了”。

  余秋雨的不少文章被收录到两岸三地的教材中,他谈到去台湾演讲的趣事,“很多年轻人的语文课本里有我的文章,他们来听时很惊讶我这个人怎么还活着”。

  余秋雨透露,自己也曾被冒充,有的作文题里署名是余秋雨,但却有到德国租房子的细节。

  >>相关

  《蟠虺》等获封十大新书

  8月19日晚9点,上海交大土木工程系的研二学生朱震宇走出上海展览中心,他也成为今年上海书展的最后一位读者。

  当天下午,主办方还公布了本届书展十大影响力新书,这十本书包括《之江新语》《甲午殇思》《博尔赫斯的面孔》《统治史(全三卷)》《蟠虺》《故宫藏美》《科学外史(1、2)》《中国艺术史》《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中国超越》。其中,刘醒龙的《蟠虺》是唯一入围的小说作品,小说围绕青铜重器曾侯乙尊盘展开,讲述这件国家级文物历经二十余年失而复得的过程,对中国知识分子在当下的人格问题进行了文化上的反思。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