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阿来再谈文学奖:用文学本身的标准去要求文学

2014年08月22日 08:3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核心提示:

  21日,2014南国书香节系列活动——拙见·第三届南方国际文学周迎来多个重磅压轴活动。其中包括两场主编对谈——著名作家阿来与《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文学评论家施占军对话;著名先锋作家格非与《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文学评论家邱华栋对话。他们探讨了文学界过去与现在两大写作潮流,先锋写作和非虚构写作。

  同时,今年文学周的新增单元“国际版权交易论坛”系列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著名作家、学者于丹与国际知名版权代理托笔·伊迪和丹尼尔·沃茨亮相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千人会议厅,开讲《中西文化趣谈》,观众反响极其热烈。另外,“荷兰文学中国之行”的两场讲座《恐龙啊恐龙,你怎么变成鸟了》和《如何不费兵力,仅用语言征服世界》也吸引了很多钟情荷兰文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观众。当天晚上,袁绍珊、江涛、宇向和马莉则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女诗人聚会《诗意——今夜,与她们看见诗》,以多元视听的形式来呈现诗歌之美,探索其深度表达。至此,拙见·第三届南方国际文学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与观众相约明年8月再赴文学盛宴。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小说家阿来,近日因为在鲁迅文学奖评选中获零票的事件成为新闻热点人物。虽然大家对此事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对他参评的作品《瞻对》并不熟悉。《瞻对》是阿来花费了两年时间来收集材料后才动笔写作的非虚构作品,最先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的非虚构栏目。对于这个作品,《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文学评论家施战军有不少话要说。21日,阿来和施战军的对谈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对于观众源源不断的提问,阿来也一直从容应对。特别是对于现在的文学奖是否客观公正的问题,他表示:“希望用文学本身的标准去要求文学。”

  非虚构小说《瞻对》

  让非虚构写作有了深度和思想

  施战军认为,阿来在我们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有活力、创作持续能力非常强的作家。他的成名作《尘埃落定》广为人知,获得茅盾文学奖。在那个时候,阿来在整个文坛还是比较陌生的面孔。施战军说:“我们可以遥想,他获奖的那个年代,中国文学整个的评价体系非常健康。《尘埃落定》被文学界公认为是那个年度最重要的作品。阿来的语言,由于他过去写过诗,另外他身上流淌着藏区的血,他的文学思维里有一种更新鲜、更有活力的言说系统。”后来阿来又写了一系列重要作品,比如《空山》、《格萨尔王》等。

  阿来的《瞻对》,在施战军看来,是中国非虚构创作的一个标志性作品。他看到的很多具有现实精神的非虚构作品受到国外创作的影响,里面其实还缺少一些更厚重的东西。就在这个时候,阿来写出了《瞻对》。“在这个过程里没有任何口号,没有任何生硬的东西,从材料到思考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那部作品虽然读起来有很多的文献在里面,没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很难读懂,但它的意义极其重大,这样的作品是人们最渴望、最需要的。它标志着非虚构不仅仅是面对现实发问的,不仅仅把现实的逼真性展现为审美取向,从此我们的非虚构开始有了深度,有了渊深博大的想法,它真正有了担当性。”

  由于文献量比较大,还要把这些文献非常扎实地、选择性地发表出来,《瞻对》成为《人民文学》编辑史上下的力气最多、编辑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施战军透露:“我们为《瞻对》曾经在编辑部开了十几次会,我们一定要郑重地把它发表出来。果不其然,它引起了多方关注,从上到下的读者,那段时间反响非常热烈。所以那一年发表以后,《人民文学》年度奖评奖的时候,阿来老师得了全票,是几年以来的唯一一个全票,这是众望所归的作品。

  非虚构作家阿来

  “非虚构”的概念更大

  阿来则给大家讲述了这本书形成的过程。他在写《格萨尔王传》的时候,听到了一个传说,说有个布鲁曼是个英雄。通过了解他的故事,这个人在他心目中变得有意思,所以当写完格萨尔王,他就想写这个人物。“本来我想写一部小说。清代不是一个特别遥远的朝代,今天可以查到大量的清代档案。不过我们大部分公众对这样的研究材料不太关注。到了当地,我也收集到很多民间文本,但是不太完备。比如在一个寺院收集到的文本,怎么读都不像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怎么突然一下就开始了,后来终于问出来了,说前面部分被羊吃了。”

  他还收集到很多民间故事。后来他突然发现自己拿到的材料如此之多,不需要他增加什么,反而需要刀劈斧砍,削掉一些东西。正好《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出来了,就出现了现在的作品。阿来说:“我觉得这样一个概念其实有一个意义。中国今天有一句话叫跟国际接轨,非虚构的概念在国际上一直认为比报告文学、纪事文学这个概念还要大,而且还有更严密的要求,我觉得这很好。所以我突然觉得,有非虚构概念的提出,我们可以开始写作更多内容。比如过去我读过的书都忘记了,但突然之间被记忆的时光照亮。”

  再谈各项文学奖

  把我们的文学奖做好

  阿来曾经获得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最高文学奖。有读者问阿来,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相比,哪一个的评奖标准更加客观公正?阿来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没有答案。“茅盾文学奖至今没有提出特别明晰的评奖原则,而诺奖有自己的原则,是鼓励一切向着理想主义进发,及保护理想主义光芒的作家的作品。这个没有错,但是不是每一个作品都符合这一点?而且尤其诺贝尔文学奖刚创立早期也是在寻找方向,所以最初的十几个获奖作家,其实也是平淡无奇。从评奖程序的严密等各方面来看,有歌颂诺奖的人,也有批评诺奖的人,也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到死都在名单之外。刚才讲的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十几年来年年提名,年年落选。米兰·昆德拉也是如此。”所以他认为,与其老是去比较不同的文化环境跟不同意识形态下存在的两个奖项,还不如把我们自己的文学奖项做好。包括尽量积累经验,把各方面做得更完美,更有艺术标准,更用文学本身的标准去要求文学。他笑称:“我们不是生活在瑞典,我们生活在中国,当然希望中国的文学奖越来越好。”

  对于之前的“鲁奖风波”,阿来称已经在网上发过《我对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项的三点质疑》,不想再作回应。当有记者问到他对周啸天作品的评价,他倒是认真分析了一番,认为周啸天的诗歌不是诗,而让人想起明清很盛行的“劝世文”这种文体。“他的诗歌我原来没有读过,听说最有代表性的叫《将进茶》。我对于诗歌的理解是,诗歌有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而不在于它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如果说押韵就是诗,我就要问山东快书是不是诗?”他提到,“劝世文”就是民间把一些道理押上韵,便于大家传播和记忆,最典型的文本是《增广贤文》。

  南方日报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杨正锋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