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画家黄延桐:每天用微信与艺术界朋友交流艺术心得

2014年08月22日 16: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画家黄延桐:每天用微信与艺术界朋友交流艺术心得
著名画家黄延桐在创作。 宋秀杰 摄
著名画家黄延桐在给惠州市青年画家们上课。 宋秀杰 摄

  中新网惠州8月22日电 题:著名画家黄延桐在“走向阳光”的日子

  中新社记者宋秀杰

  在八十年末,由著名画家黄延桐以田园风光和牛为题材创作的油画《盼》、《走向阳光》和《金秋》这三幅作品一直被海内外艺术界称为是惊世之作。回忆起当年的创作过程,他至今仍是回味无穷。

  他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他说,他创作《盼》的作品,是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并在1988年的广东星河艺术展上一炮打响。后来,他一直把广东星河艺术展作为自己艺术生崖的起点和转折点。

  其《盼》的作品主要是以牛栏和牛头为背景创作的,特别有人性化。1991年,此作品在台湾展出后,并获得了“牛王”的称号。

  他说,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成长过程也就是象他作品《盼》中的真实写照。现实中的他就是这样。1942年他出生在广东梅县,两岁就随父母到广州生活,是晩清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黄遵宪的侄孙。他从小就盼望当一名画家,8岁时他的作品就刊登在当时的《广州青年报》上。尤其是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到农村写生时都是吃的“冷水泡饭”。所以,胃病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1957年,就曾患胃穿孔做过一次手术。

  使他一生中十分难忘的就是1958年在广州郊区下乡劳动一年多的日子,他一边劳动、一边创作,吃了很多的苦。所以,他一生创作了很多反映农村的自然风光的作品,就是在那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每当他回忆起《盼》的作品创作过程,与自已所吃过的苦和所走过的路,就是一条成功之路。

  他走向了艺术的顶峰

  他说,他在创作《盼》的作品同时,也创作了《走向阳光》这一佳作,受到了海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一直被称为惊世之作。

  其作品主要是以自然风光和牛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和艺术家们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走向美好明天的喜悦心情与愿望。

  他说,他的成长与进步和创作过程也象其《走向阳光》的作品一样。1965年他在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惠州市文化部门工作,他除了对大自然的创作以外,他还以广东梅州、惠州和福建等客家聚集地为题材,创作出《山乡围屋》等一系列客家风情的作品。在1991年,他创作的油画《春寒》、《黄遵宪肖像》、《山乡围屋》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美国与香港、台湾和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展出后,获得了多次金奖与银奖。

  他说,他所创作的这些作品中,都是用心灵去创作的。因为他出生在农村、下乡劳动在农村、写生在农村,长年生活在田园风光与牛的世界中。

  2001年,惠州市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场在“阳光下的日子”的其个人油画展,曾轰动了整个岭南艺术界和港澳台地区的艺术界。

  他在永不停歇的追求中

  他在创作了《盼》与《走向阳光》的两幅佳作后,又创作了《金秋》这一幅惊世之作。

  其作品也是以自然风光和牛为题材,是一幅“春华秋实”的真实写照,是对辛勤耕耘者获得丰硕成果后的赞美,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说,他《金秋》这幅作品就是为广大劳动者和自已创作的。因为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劳动与付出,现在应该是收获的季节了,应该好好地享受人生,应该为他的艺术人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但是,往住一人的命运是难以预测的。由于长年创作的劳累落下的病根,2011年9月,他得了一场大病,至今还在化疗中。在病魔面前,他不但没有倒下来,而且又回到了创作室。他这种顽强、乐观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和影响着众多的艺术家们。

  他知道自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他还是乐观地生活着、工作着。现在,他每天除了坚持散步锻练身体以外,还坚持创作。更为可贵的是,他每天还用“微信”与海內外艺术界的朋友互通信息和交流艺术心得。

  原广东美协副主席邵增虎对黄延桐的作品与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黄延桐必将在永不停歇的追求中达到自己艺术的更高境界。(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