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明代三世中枢坊保存完好 经12次大地震21次大洪水

2014年08月28日 15:41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三世中枢”坊是全石结构,在框架结构和装饰图案上又为仿木结构,但从外观上石料接缝之间看不出明显缝隙,似一块通石雕成。

  □“三世中枢”坊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距今近400年,期间历经12次大地震、21次大洪水,雄姿不减。它以构思精巧、结构严谨、雕工精细、造型完美而享誉全国,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本报记者 安文联 图/本报记者 郄磊

  8月23日这一天是“处暑”,北京的一个户外俱乐部十余名成员路过灵寿,专程到“三世中枢”坊采风,这座石牌坊建成距今已近400年,但其精巧的结构,依然折服了第一次到访的北京游客。“三世中枢”坊是全石结构,在框架结构和装饰图案上又为仿木结构,但从外观上石料接缝之间看不出明显缝隙,似一块通石雕成,巧夺天工。

  “三世中枢”坊又名“透雕石牌楼”,位于灵寿县城北关西街,牌坊南北座向,两面一体,横跨街道,高12米、宽8米、进深2.6米,是典型的明代石牌坊建筑,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 说起这座牌坊的来历,北关村人如数家珍。明崇祯十四年,明思宗朱由检为表彰当朝兵部左侍郎傅永淳的功绩,敕封其祖孙三代“三世如其官”,并敕建此牌坊,明代称兵部为中枢,傅永淳及其父、祖,三世四人都封赠兵部左侍郎,故称“三世中枢”。

  精巧绝伦的“三世中枢”坊

  算上本次采访,本报记者已是第四次近距离观察这座石牌坊。每一次到访,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三世中枢”坊为四柱五楼三重檐仿木结构,由石料透雕而成。牌坊的四柱东西排列,在四柱南北向两侧夹柱石上,雕有八个大狮子和38个小石狮子,大狮子张口露齿,回首俯视,既威武勇猛又微带笑意,乖巧可爱;形态各异的小狮子分别置于大狮子身上,或立、或卧、或蹲、或伏、或骧首雄视、或跃扑嬉戏,形态传神,栩栩如生。

  牌楼的柱面及横梁之间匀布流云及各种线刻花饰图案,静中有动,同中有异,仿佛整个石牌楼飘于空中。

  牌楼最上端主间正脊之上,以神兽驮负宝瓶为顶饰,牌楼中枋上最高一层出檐和两配枋上的出檐构成五楼,每层檐下均有石雕斗拱承托,中枋六朵,配枋三朵,布局匀称,灵巧庄严。每层檐两边各有鸱吻装饰一对,三对对称,使得整个石牌楼高大而不死板,华丽威严。

  三层檐大小额枋上精雕各式流云,飘然若动。上层明间檐下正中竖匾,额题“皇恩宠锡”四个楷书大字,显示出明皇对大臣的宠爱,亦是牌坊建造之由。中层横匾正书“三世中枢”四个巨大楷字,刀笔刚劲流畅,力透石上。

  匾下六只瑞鹤翔云,再下为双龙腾飞,采用镂雕技艺,刀法细腻逼真,一根根龙须如竹筷与流云相连,达到了形态传神与力学相宜的完美统一。

  下层主间通间横匾恭书三行楷字:首行“诰赠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傅承训淑人胡氏张氏傅承问淑人康氏赵氏”;次行“诰赠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傅铤淑人李氏”;再次“吏部尚书前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傅永淳夫人彭氏”。这块横匾标明了“三世中枢”的具体内容。两侧次间檐下各竖刊记一块,上书监造官员和监造年月。

  整个石牌楼,图物摆布得当,雕刻细致精妙,无论图物摆布,还是雕刻刀工,都显示了当时高超的石雕技艺。在北关一带还有这样的传说:在起风的夜晚,牌楼上的石雕算盘珠能被风吹动而发出清脆的响声。

  “三世中枢”坊1954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北关村中年长者回忆,北关村傅氏建筑规模宏大,除“三世中枢”坊外,还有谏议坊、贞节坊、傅氏先祠、傅冢宰永淳墓、傅少保维鳞墓等,现在除了有永淳、维鳞两墓外,其它均已无存。

  三世中枢 明清两朝的望族

  灵寿县北关村近一千三百人,约半数姓傅。明初,傅氏先祖从南京上元县搬迁至此,距今已有500年历史。从明成祖迁都到民国六年500年间的傅氏家族中,仅从族谱上可以得知,家族共中进士5人,举人10人,拔贡等39人,担任县令、知州、将军、指挥使、兵部侍郎、尚书等各朝命官者达20余人,其中以明吏部尚书傅永淳、清太子少保工部尚书傅维鳞最为突出。灵寿傅氏文化研究会创始会长傅天仓说,傅家不但出了父子尚书,而且是两朝尚书,非常少见。

  两年前,灵寿傅氏成立文化研究会,本报记者前往采访,拿到了国内明史专家、辽宁大学教授武玉梅撰写的学术报告,得以对灵寿傅氏有更多了解。

  灵寿傅氏始祖为锦衣公,因名讳与官衔俱失,后人以锦衣公称之。锦衣公之妻名单氏,有四个儿子,长子名傅才。他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迁都北京时,护驾北迁,奉命卜居灵寿北关,后代繁衍至今二十余世。

  现在灵寿北关村民留有傅氏文稿抄本、手迹、杂稿、画像、圣旨等文物120余件,文献内容涉及明清的历史、地理、经学、文学、书法、方志等方面,具较高的文献价值,从这些文物中,依稀可读出傅氏家族的点滴。

  灵寿傅氏在第五世时,始有出任朝廷官员的,傅永淳是灵寿傅氏的第九世。其祖父傅承问,字岩轩,傅承问无子,以兄傅承训之子傅铤为嗣。崇祯十二年九月因其孙傅永淳受封,皇上赐封为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傅永淳之父傅铤,字用砺,明万历二十八年考中举人,授陕西歧山县知县。因其子傅永淳受封,皇上赐封其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

  傅永淳字惺涵,号熙宇,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第四名,选授湖广房县知县。崇祯八年,为京畿道。十年,升太仆寺少卿,督东路马政。十一年,迁左通政。不久,又迁太常寺卿。十月,清兵分道进攻明朝,攻至京城附近,傅永淳临危受命为兵部左侍郎,处理兵马等部务。崇祯十三年五月,转任吏部尚书,明时无宰相,吏部尚书时称冢宰。康熙六年(1667年)病逝于家中。

  傅永淳之后傅氏家族在清朝历代为官者数人,其杰出者为长子傅维鳞。傅维鳞原名维桢,字掌雷,号歉斋,清顺治三年进士。顺治十八年迁工部尚书。康熙元年(1662年),督建孝陵,积劳成疾,卒于家中。

  在封建社会,私自修史是不被许可的。傅维鳞留下的《明书》,是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属私撰明史。顺治四年五月,傅维鳞被授予内秘书院编修之职,“得分修明史”。当时明史馆编史,是以抓阄的方式分派任务,每名参修人员负责二十多年史事编纂工作,编纂内容只限于《明实录》的资料,即傅维鳞说的“所纂不过二十余年,止类编实录,不旁采”,“列局分曹,不能悉窥全册,又止采实录,严禁旁搜”。如此编纂史书,傅维鳞的史才很难发挥。他产生了“伤大官之坐糜,悲岁月之流迈”的慨叹,于是决定私修明史。

  谢国桢对《明书》是这样评价的:“有明一代全史,实创始于傅氏,亦继取者所当取资也。”

  石家庄之最

  燕赵晚报与市委宣传部合办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