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短诗《大雨》、神曲《等到烟火清凉》爆红网络

2014年09月05日 09:1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什么样的诗和歌会吸引人?微博上或许给出了新的答案:越“神”越好。这两天,一首短诗《大雨》在网上火了,如果说这首诗爆红的原因是应景,且颇有几分幽默。那另一首走红的歌就显得十分“神”,歌词只有八个字,无限循环。对于它们的走红,网上热议不断,有人叫好,也有人吐槽。这样的作品,你怎么看呢?

  诗 一声“师傅”引来网友热捧

  《大雨》

  作者:曹臻一

  那天大雨,你走后

  我站在芳园南街上

  像落难的孙悟空

  对每辆开过的出租车

  都大喊:师傅

  9月1日,微博认证网友“反裤衩阵地”在微博上贴出了短诗《大雨》。这首诗很快在微博、微信上疯传,截至发稿前,该微博转发量已超过53000多次,34000多名网友点赞,“这是今年见过最好的诗”。

  诗中,一句“师傅”的双关语,逗乐了许多的网友,雨天里难打车的窘迫变成了幽默的诗句。由于画面感太强,不少网友脑洞大开,纷纷给短诗续上结尾,“师傅挥挥手说:无空,无空。”“去西天几钱?”……可没过多久,网上的评论声从“哈哈”,变成了“细思凄凉”。网友“鱼落”说,“不懂诗,能想象。在下着大雨的长街,一个刚被告别的女子面对不能叫喊不能挽回的背影,终于消失不见。大雨不停,浑身湿透无比狼狈,同样狼狈和委屈的还有一颗茫然的心。她能做的,也只是喊叫拦车,虽然她想拦下的不只是车,她想被解救的,也不只是逃离这场大雨。”随后,许多网友用不同的书法抄写此诗,并晒到网上,感慨万千。

  ◎创作思路

  作者:写一次分别场景 表达伤感

  记者联系上了短诗作者,80后文艺女青年曹臻一,她曾写有短诗《超级月亮》、长篇小说《在不受限制的前方》等。

  “这首诗写的就是跟爱的人分别时,没有归属感的样子。”曹臻一说,短诗写于2010年,一位喜欢的人要飞往其他城市,正好又下着大雨,分别后打不到车,突然伤感的情绪涌了上来,觉得整个世界都黯淡了,于是写下这首诗。

  ◎专家点评

  一首好玩的诗 娱乐了读者

  “很好玩的一首诗,它至少证明了现代诗,不仅能完成严肃的写作使命,还能轻快地完成娱乐读者的任务。”昨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李元胜在看过这首短诗后点了个赞。

  西南大学文学副教授周睿也表示,这首诗虽然在节奏、形式,甚至韵脚上都达不到诗歌的标准。但简短、精炼,文字充满情绪,容易让网友感同身受,立即进入文字营造出来的画面中。加上今年恰好雨多,这首短诗尤其应景。

  歌 “八字神曲”想表达啥?

  《等到烟火清凉》

  词:许嵩 曲:许嵩

  天干物燥 小心火烛

  天干物燥 小心火烛

  ……

  《等到烟火清凉》是年轻歌手许嵩自编自唱的一首新歌,在网络上引发强烈反响的原因在于,整首3分钟的歌曲只有一句歌词循环——“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首神曲到底有多火?网友“江原道农民”发了一条微博是这样写的:“许嵩的《等到烟火清凉》简直神歌!这首歌让我国多少词作者失业了啊!”就这样一句点评,被转发了近5万次,并引发强烈讨论。不过,有很多听过这首歌的网友忍不住在各个问答论坛提问:“《等到烟火清凉》到底想表达么子什么!”◎创作思路

  一句咏叹 含义听者自己想

  许嵩所在海蝶音乐的宣传总监张楠回应记者称,《等到烟火清凉》这首歌的歌词其实没有深刻含义,公司方面也没有特定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听者自己发散思维,去想象,去理解。”

  “里面的歌词算是一句咏叹吧,许嵩希望大家能静静地享受音乐。”张楠说,《等到烟火清凉》是新专辑里的第一首歌曲,虽然不是主打歌,但它主要是起到铺成氛围,奠定整张专辑基调的作用。张楠说,这张专辑从头到尾都是许嵩一手操办的,希望向人们传达出一种简单、舒适的生活态度。

  ◎专家点评

  歌词无助情感表达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罗仕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算一种音乐体裁,但是作为流行音乐的一种,有它存在的可能性。至于歌曲中所循环的那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歌词实际上毫无意义,对整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并没有帮助。然而,这首过于简单的歌曲却能引发关注和热捧,罗教授称,这属于快餐文化,没有生命力。

  ■现象观察

  网络文化是“快餐”

  “网络上这种内容的出现像一个名言警句,作者用简捷的方式传达出来,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不会持续很久,这是快餐文化的体现。”资深影视文化评论人、影视策划人鸿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鸿水认为,类似这些词句仅仅是创作者自己情感的表达,不足以体现内涵,不具备引导性,将来更不会成为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主流文化仍然更需要有价值的内容。”

  《大雨》的作者曹臻一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回答,或许也能说明网络文化的一些特点:在这个时代,无论多有关注度的事情,在互联网里很快就会被(其他信息)淹没掉,被人们忘记。

  据《重庆商报》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