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严家炎捐献家中万册藏书 涉及文史、古今领域(图)

2014年09月12日 11:22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严家炎先生捐赠近万册藏书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资料图片)

  “严家炎先生藏书及文物捐赠仪式”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今年3月到7月,严家炎先生陆续将自己的近万册藏书和书房家具、名人字画等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严家炎先生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此次,他将自己珍藏的逾万册图书和文物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藏书数量位居前三,藏书的学术价值含量高,涉及文史、古今、中外领域。

  将图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捐赠仪式当天,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吴义勤向严家炎先生颁发入藏证书和赠送巴金手模的纪念牌。

  原定简短的仪式变成了学术讨论会,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方锡德、陈晓明、高远东,解志熙、李今等动情地畅谈了严家炎先生的人品书品。纵览古今中外,大学问家捐书者众多,但捐献万卷藏书者稀少,严老有舍有得,知足知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从严老的藏书中能淘到瑰宝,获得真经,找寻到一位智者的治学心路历程和独到的研究方法,这些是在校园课堂上学不到的。随着岁月流逝,捐赠的意义和影响会越来越深广。严家炎先生在国内开了个好头,引来一缕新风,图书的作用应该发挥到最大化,让社会共享。

  严家炎先生的夫人卢晓蓉在发言中说:“严先生视书如命,他宁可‘居无室’,也要把书奉为‘座上宾’,我们家有七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柜,还有几个壁柜、地下储物间都堆满了严先生的书,卧室客厅餐厅到处都是书,我们就像生活在书城书库里一样,吃饭只能在茶几上。他是个典型的书痴,每天手不释卷,手不离笔,只有吃饭睡觉的时候才不得已放下。所以我母亲送了他一个雅号:书虫。有一次他坐火车外出参加会议,我给他备好了餐食饮料,还给他买了一副新的扑克牌,想让他在旅途中放松下来,不要再看书了。谁想他回来后进了家门就向我道谢,说你那副扑克牌起大作用了,正好给他们凑了一个牌局,我就一路不受任何干扰地读书了。我听后哭笑不得,书是他的知己,是他的情人,有了书我不担心他移情别恋有外遇。严先生读书还有一个习惯,喜欢边读边记做‘眉批’,随时会把感想和评论记下来,年长日久我们家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片、笔记,渐渐地冒出了一根根新的‘书笋’,先生捐献家中万册藏书,我非常支持,捐献出去作用会更大一些。”

  捐书的动意如何产生?

  今年春节后的某一天,严家炎先生站在四壁的书柜前望着里面的书发呆,近些年经常在海内外走亲访友,待在家里静心读书的时间少了,让珍藏的书冷落了,愧对了这些生命的智灵之物啊。应该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人阅读共享。于是一个抉择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捐献出去!

  捐向何处?严家炎先生再三思忖,“捐给自己求学执教四十余载的北京大学?”北大的图书资源已经相当丰富,加上各系资料室的书,北大图书馆的图书馆藏量已达千万册之多,应有尽有,门类齐全,同一种书有的就有十几个版本,相比之下,自己的书就微不足道了。左思右想,捐赠给现代文学馆最合适,研究现代文学史多年,他知道文学馆的藏书量不够充足。严家炎先生的藏书主要集中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具有古今兼顾,文史兼顾和中外兼顾的特点,学习和研究者在文学馆会更便利更直接地阅读使用。例如研究金庸作品,“金庸在剑桥大学的研究论文是《玄武门之变》,金庸有自己的独到观点,我也有多年研究金庸的个人见解,出版过《金庸小说论稿》,《一探金庸:侠骨柔情》、《再探金庸:情节趣味》,日后有人要进一步研究金庸,需要读《旧唐书》、《新唐书》、《古代文学史》,我收藏的书都是成套成套的,有多种版本,如《二十五史》,我捐赠出来可以弥补文学馆这方面的藏书不全。”

  严先生是一个很有决断力的人,主意已定,征询夫人意见,卢晓蓉不说二话,坚决支持。

  原以为双方沟通议定后请一家搬运公司装车运走了事,结果大出严老夫妇想象之外,文学馆工作十分严谨细致,编目部主任计蕾带领了几个年轻人,从阳春三月到流火七月,数十次地奔波市区与东郊奥林匹克花园之间,在严老寓所一本一本清点登目,一批一批地打包搬运,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笔者随严老到文学馆地下藏书库观看了藏书入架情况,严老十分满意,室内恒温恒湿,温度一直保持在摄氏二十度,书架移动便利,调用取放方便,严老会心地频频点头,表示还要陆续捐赠出藏书,总数量超过一万册。

  每件书画背后都有一段友情

  严家炎先生除了捐赠万册藏书外,还捐赠了一些文物字画,其中有金庸先生赠送给他的一个活动写字台,汪曾祺先生给他的字画——《荷花》,马识途先生赠送给他的书法“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有王岳川的作品《春和景明》、《泉声》;刘稚的作品《布袋和尚》,张景贤的作品《春意浓浓》;庆华的作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每件文物、书画作品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友情故事。

  严家炎先生是研究金庸和金庸小说的著名学者,他认为金庸是一位有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对诸多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始终保持着客观、清醒、独立思考的态度,他对金庸鲜明的政治态度和爱国立场十分钦佩。金庸居住在香港半山富人区,严家炎先生旅港时常去寓所做客,两人交往年深日久。严家炎先生用了很多的精力,下了大气力研究金庸,出版发表了《金庸小说论稿》、《漫谈金庸武侠小说》等大量学术价值非常高的作品。两人你来我往,也密切了友情。

  一次严先生到金庸办公室拜访,两人说古论今,谈兴浓烈,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分别之时两人互相谈到健康的话题,金庸指着大班台上的一个小写字台说,由于长期伏案,颈椎腰椎都出了问题,我就自行设计了这个“宝贝”,可以随意调整倾斜度,伏在上面写字,头不用太低,大大减少了疲劳。接着又说,这个小写字台就送给你吧,我另外再制造一台,严家炎先生欣然接受了金庸的诚意馈赠,从香港带回北京,多年来一直使用。这次严老把这件珍贵的文物捐赠给了文学馆。

  说到严家炎先生和汪曾祺先生的友情,也有一番趣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两人交往多,经常在文代会、作代会、学术研讨会上碰面,汪老是苏北人,严老是苏南人,两人一见面就讲韵味十足的家乡话,相对一笑、心灵融通。世纪之初汪老使人赠送严老《荷花》一幅,严老喜出望外,挂在客厅正中,后来听人介绍,汪老十分敬佩严老的人品学识,便赠《荷花》,寓祝高洁静好。刘斌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