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甲午战争中"广乙"舰管带林国祥:曾率舰以一敌三

2014年09月15日 13:27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发生在120年前的那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北洋水师众将士甚至其后人的命运:“多年来,很多人对甲午战争的印象,往往仅限于《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和教科书里笼统将战败归结为‘腐败’的几句话。而唯一的正面典型,只有邓世昌一人……”说这句话时,林其浩显得有点悲愤,“林家几代人受了这么多困扰和牵连,始终耿耿于怀的,不过是给林国祥一个客观的历史评价——历史贡献可圈可点。 ”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胡慧雯

  甲午将士

  林国祥(1851~1908年)

  185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 1867年,年仅16岁、从马来西亚回国修习中文的林国祥进入福州马尾船政后学堂学习驾驶。其先后参加过中法马尾海战、中日甲午战争。 1908年病逝后,光绪帝派皇叔恂贝勒到广州林家“将军第”吊唁,赐封号“武显将军”。

  甲午战绩

  林国祥在甲午战争期间,先后出任“广乙”舰和“济远”舰管带。在甲午战争的第一战丰岛海战中表现英勇,指挥“广乙”舰以死相拼,连续攻击三艘比己舰大得多的日军战舰。林国祥也因此赢得了“敢战”之名。后接替方伯谦出任“济远”舰管带,参与了威海卫保卫战。

  家族影响

  受林国祥影响,林家后人不仅英语出色,且多和 “海洋”、“船”脱离不了关系。林国祥之子早年曾在珠江上做船长,后转入洋行做贸易。其孙大学期间攻读的也是航海专业,后考入贸易部,被派驻国外大使馆、领事馆工作。

  世人评价

  “此战,如果说到它的闪光之处,那就是‘广乙’号中国舰长表现出的英勇气概……”

  ——世界权威的《简氏舰船年鉴》创始人弗雷德·T·简曾这样评价丰岛海战。

  “勇猛精炼如广乙管驾,而济以定、镇诸舰,岂不可以夺对马、据釜山哉? ”

  ——清政府对林国祥的评价也很高。

  【甲午名将篇】

  林国祥

  丰岛海战中指挥“广乙”舰以一敌三

  甲午战争期间,林国祥以广东水师身份参加以北洋海军为主力的甲午海战,身历丰岛、威海卫两场大战,名扬中外。后又随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南巡西沙群岛,命名一岛屿为“新会岛”,其功不可没。

  兄弟三人:从马来西亚归国成为海军栋梁

  细数起来,林家算得上是华侨——早在清中晚期,广东新会县的林道解辗转下南洋,在马来西亚通过辛苦打拼,创下了自己的根基。他从事建筑业,修筑马来西亚著名的旅游古迹——槟城旧关仔角古城,并开设了当地最大的百货商场。迄今为止,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TOKAI(“道解”的广东发音)仍在使用。

  像大多数老华侨一样,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中国根。于是,他先后把三个儿子:林国祥、林国裕、林国禧送回祖国学习中文。当时他恐怕想不到,日后这三兄弟都成了中国近代海军的栋梁之才。

  彼时,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初兴,在福州马尾创办水师学堂,并由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张榜招生、亲自面试。16岁的林国祥与严复、邓世昌等100多个学生进入了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式学堂。学堂采用洋教员教学,在马来西亚长大的林国祥被同学称赞“英文比中文还好”。

  在船政学堂近乎严苛的校规制度和考核下,最终只有33名学员毕业于一期驾驶班。这33人中间,有的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舰长(邓世昌等),有的留校任教,有的成为近代思想家(严复),甚至还出了一位总统(黎元洪)。

  经验丰富:甲午战前唯一有海战经验的管带

  采访中,林其浩和邓世昌的玄外孙叶伟力不约而同地说,他们的祖上有太多关联:都是广东人,都属于闽系海军中的异类。而且邓世昌和林国祥不仅是同学,还在一条军舰上服役过:林国祥曾任琛航舰舰长,而当时的大副正是邓世昌。“两家还算是‘邻居’。他们当时都在龙导尾(今广州市海珠区)置办了宅子。现在,邓世昌的旧宅依旧伫立在原地,而林家的祖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拆了。 ”

  如果说两个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邓世昌虽熟悉戎务,一生却只打过一次海战,就是他牺牲的黄海大东沟之战;而林国祥却先后参加了福州马尾海战、朝鲜丰岛海战和山东威海之役——很多人不知道,林国祥是北洋舰队中在甲午战前唯一有海战经验的管带。

  丰岛海战:因表现英勇赢得“敢战”之名

  林国祥真正一战成名,当属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战斗中,由林国祥出任管带的“广乙”舰以死相拼,连续攻击三艘比自己大得多的日军战舰。纵观整个甲午海战,除了邓世昌猛扑“吉野”的一瞬,几乎绝无仅有。但“广乙”亦损毁严重,不堪行驶,最终在附近海滩搁浅。之后,林国祥下令焚烧船舰,以免其落入敌手——“广乙”成为甲午战争中中国损失的第一艘主力军舰。

  丰岛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一战,也是中国海军与日军的第一战。林国祥也因表现英勇而赢得了“敢战”之名。

  甲午之后:南巡西沙“新会岛”因其命名

  焚毁“广乙”后,林国祥率幸存的70多人登岸,兵分两路辗转回国。当时,他搭乘英国军舰返回烟台。不过,英国要表明“中立”态度,因此要求林国祥写保证书不再参战,才能放行。经过东海关道刘含芳请示李鸿章同意后,林国祥才出具了保证书,离开烟台回到刘公岛。

  此时,黄海海战刚刚结束,“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因临阵脱逃被斩首于旅顺。朝野上下将林国祥与方伯谦比较,赞语颇多,纷纷奏请擢用。同年10月16日,李鸿章奏请以林国祥接替方伯谦之缺,出任“济远”舰管带一职。

  随后,林国祥又跟随丁汝昌参与了“威海卫保卫战”,可惜未能阻挡北洋水师覆没的命运。 1895年2月,包括林国祥在内的所有北洋水师将士被议革职。

  甲午战后,清廷意识到海防之重,重建海军被提到议事日程,林国祥不久又被重新起用。1896年夏,林国祥、程壁光等六人被派往英国监造订购“海天”、“海圻”号两艘巡洋舰,林国祥被任命为首席总监造师,直到1899年才制成回国。

  林国祥归国后,在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属下任舰队左翼分统。 1907年夏,李准奉命南巡西沙群岛,委任林国祥为航海指挥。每巡察一海岛,即标志命名,其中有一岛屿,李准以林国祥巡海有功而将其命名为“新会岛”(林国祥原籍广东新会)。可惜的是由于《李准巡海图》现已散佚,“新会岛”也不知具体方位。

  遗憾

  大量资料、照片等被毁

  林其浩的童年是和爷爷一起度过的。“他总喜欢给我讲曾祖父的事儿,讲甲午战争。 ”

  林其浩记得,爷爷曾经凭着记忆手写了很多东西,并集成了一册,“内容除了家族脉络,其他大都是关于林国祥的。爷爷跟我说,不管将来有什么说法,但你要记得,咱们的先人林国祥兄弟三人从马来西亚归国加入海军,做过很多近代史上的大事情,最后都把忠骨埋在祖国。尤其是林国祥曾参加过很多大战役、大事件,他是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这个概念,在我们家族里一直传播下来……”

  遗憾的是,在特殊历史时期,林家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全家人被迫返回新会乡下的老家。当时,只来得及带了几件随身换洗的衣服。很多资料、物品,包括爷爷手写的小册子以及祖屋墙上曾祖父的老照片,全部遗失了……”

  呼吁

  还先人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

  林其浩经常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人们对北洋水师将士们的负面评价,“腐败”、“畏战”等词刺得他双眼发涩。“但我始终坚信,自己的先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虽然甲午战争的确战败了,但北洋水师是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的群体。 ”

  近年来,随着史学界对甲午战争的评价越来越公正、客观,也使得林其浩的心里越来越有底。“前几年,我认识了甲午战争研究方面的专家陈悦老师、萨苏老师,特别是在网上还知道了孙建军老师,他通过多年大量的历史考证,还原了当年包括战斗航迹在内的全部情形。通过他们,我更详细地了解了林国祥的事迹,更觉得曾祖父是很了不起的。 ”

  林其浩说,如今,自己作为甲午后人站出来,积极奔走,其目的就是为了还原历史,还祖先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我希望,将来能够把祖上的方方面面都汇集起来,留给后人看看。 ”

  【名将后人篇】儿子 早年在珠江上做船长

  曾祖父林国祥在林其浩心中,一直是个民族英雄,“他为国家做了很多事。 ”

  对于曾祖父生活里的样子,林其浩几乎没有听爷爷说过。“他常年在海上,很少回老家呆着。而曾祖父去世时,我爷爷才不过11岁。 ”

  彼时,林家在国内主要靠林国祥一个人供养。“曾祖父去世后,家里的生活一下子困难起来。可以说林家在国内这一支在林国祥这辈达到了一个高峰,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林其浩透露,此后,林家人开始靠变卖家当度日。“有的人回到马来西亚,有的外出投靠亲友,有的很小就出去找工作,甚至连妇女也开始做针线活儿贴补家用。 ”

  民国时期,昔日北洋水师的刘冠雄出任海军总长,他开始大量重新起用原北洋水师的将士。与此同时,北洋水师的后裔也在各个地方军里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当时培养一个合格的海军非常困难。所以起用北洋旧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林其浩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北洋水师的后裔多和“海洋”、“船”脱离不了关系。

  而林国祥的儿子、林其浩的爷爷早年亦曾在珠江上做船长。“日本人占领广州后,他就转行到了一家英国洋行做贸易工作——北洋水师后裔都视日本人为世仇,自然是不肯替他们卖命。我父亲共有兄妹八人,当时全家靠爷爷一人在洋行工作支撑。 ”

  孙子 外语出色被派驻国外

  新中国成立后,洋行业务大幅缩减,公司决定迁往香港,公司骨干可以带家属随迁。林其浩的爷爷看到了新中国光明前景,放弃了跟随洋行去香港发展的机会,留在了广州。“当时,他还把自己三个大孩子,也就是我父亲、二叔和姑姑送到新政府工作。 ”

  林其浩介绍说,他父亲也是学航海专业的。“父亲刚毕业时,在一家‘红色’贸易公司上班。在人民解放军攻打海岛的战役中,父亲所在的公司就负责给前线购置补给。父亲当年还曾去香港采购过西药和船只。 ”

  后来,林其浩的父亲由于外语出色,被贸易部录用,派到驻英国代办处。“那时我出生不到10个月就被送到广东的爷爷那里照顾,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号召驻外人员为国节约外汇,10岁之前,我没有见过我的父母。 ”在林其浩印象里,父亲是个很严厉的人,在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都工作过。父亲的繁忙,使得父子二人很少有见面的机会。

  曾孙 知名古建筑专业人士

  说起家里的其他人,如今也都是各行的精英:林其浩的二叔当年考入空军。早年在北京南苑机场担任战斗机保障工作,后来转业到地方,进入科研机构工作;林其浩的姑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林其浩本人则是我国知名的古建筑专业人士、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

  然而,近百年来,由于对“北洋水师”非议不断,使得包括林家人在内的北洋水师后裔一直保持着沉默——他们几乎不在外人面前提及先人以及那场战争。“之前,很少有人知道我是甲午后裔。 ”林其浩说。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