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斯勒《奇石》:用中国标准解读西方

2014年09月16日 14:58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奇石》:用中国标准解读西方

  严杰夫

  彼得·海斯勒的《奇石》不同于先前的两部作品《江城》、《寻路中国》。《奇石》共包含24篇题材各异的文章,这些文章除了继续讲述“中国故事”,还将视角涵盖到了美国、埃及等其他国家。这意味着,我们在海斯勒的笔下,不再只是读到他借着西方人的视角,来叙述中国社会的光怪陆离,他也开始用中国式的“标准”来解读西方社会中的诸多细节。

  《去西部》一文即为明显的例子。这篇文章讲述了海斯勒夫妇刚从中国回到美国定居的那段生活。其中一个有趣的情节是,海斯勒在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前后,分别接触了两国的搬运工。他注意到,中国搬运工严谨认真的包装手艺,甚至让美国同行感到无地自容。

  似乎,《去西部》是《奇石》中唯一一篇完全叙述海斯勒个人生活的文章,而在其他文章中,海斯勒则更像是一位记者,尽管也在不紧不慢地讲着故事,但其中叙述的语调、呈现的观点就严肃了许多。

  在《离乡回乡》中,这种严肃的态度就更加明显了。这是一篇描写篮球明星姚明的文章。海斯勒在文章中除了采访姚明和他的家人、队友,还采访了中国基层体校的教练、姚明的粉丝这样的普通人;为了避免过于片面地呈现普通人的视角,海斯勒在文章中还给了篮协主席这样的官方角色以一席之地。这样的平衡手法自然地融入到整篇文章的叙事中,最终全景式地呈现了当代中国体育界的现实生态。正如他自己在序言里所说的那样,“非虚构写作的乐趣正在于探寻叙事和报道之间的平衡”。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