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端砚十年间升值数十倍 演绎现实版"疯狂的石头"

2014年10月09日 1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广州10月9日电(记者 程景伟)  “笔墨纸砚”早已远离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但随着近年来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砚台从文房四宝变身为收藏品,位列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更是备受热捧,加上资源稀缺,端砚过去十年间升值十几倍乃至数十倍,一些极品价值过亿元人民币,堪称现实版“疯狂的石头”。

  端砚产自广东肇庆端州,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端砚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除了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外,更重要的是其石质滋润、细腻,与墨最为和谐,石品丰富,加上艺人精雕细琢,千百年来难撼其地位。

  中新社记者日前探访“端砚第一村”的端州黄岗镇白石村。以砚为耕的白石村,产生了大批名砚和名家,村民世代以制砚为生,形成程、罗、蔡、郭、梁等世家,书写着中国端砚制作文化的兴盛与辉煌。

  走在白石村道上,仿佛回响着千年不绝的凿锤声。不少人家门前屋内摆放着成堆的砚石,三五艺人在灯下持凿雕刻,神情专注。当地官员表示,这里近300户人家中超过九成村民从事制砚,由于有政策引导,当前正是白石村端砚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白石村向东的十多公里处,便是最优质的端砚资源藏身地西江羚羊岭斧柯山,自古以来,白石村民从这里顺着西江水道,将沉重的砚石运回村子。广东肇庆端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告诉记者,端砚的主要砚坑有数十个之多,2000年当地政府为保护砚石资源而下发“封坑令”,禁止开采所有砚石。

  在斧柯山脚,曾盛产朝廷皇家端砚贡品的老坑洞口,如今已是一池积水,水绿得清澈见底,周边均长满野草,寂寥而清幽。若不说它的历史,谁也不会多看几眼。然而,开采砚石的历史痕迹依然可寻,随地可见的碎砚石,正无声地诉说当年采砚工们的艰辛岁月。

  资源的稀缺使得端砚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其中产自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四大名坑”的砚石涨幅尤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端砚名家黎铿表示,以前两、三千元一方砚石,现在差不多要十万元,升了有数十倍,制作精良的端砚价格升得更快。珍稀的资源加上精湛的雕刻技艺,正使得端砚的交易价格越来越体现出鉴赏收藏的价值。

  肇庆端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则认为,当前端砚在艺术品市场上的流通价格,其实还未能反映其真正的价值所在,且端砚未曾经过大肆炒作,未来升值潜力巨大;而“封坑令”一旦有调整或解除,端砚文化产业将迎来井喷发展。

  随着端砚价值水涨船高,肇庆当地端砚文化产值从十年前的3亿元发展到近20亿元,端砚企业及作坊近3000家,从业者过万人。

  垂直为阳、斜侧为阴,中国端砚“非遗”传承人梁焕明将祖传百年的“阴阳双刀”制砚技法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作为白石村梁氏砚雕世家传人,这位年过花甲的艺人打破家族传承传统,对外广招门徒,他冀望以自己的口传身授,让端砚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继续发扬光大。

  “端砚文化的传承,除了要后继有人,还必须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与雕刻技法,而这种创新应该根植于岭南文化、中华文化。”梁焕明如是说。(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