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敦煌莫高窟保护由“抢救”转入“预防”

2014年10月09日 2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兰州10月9日电 (记者 冯志军)经过敦煌研究院长达数十年的抢救性保护,集珍贵性和脆弱性于一身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保护由“抢救”转入“预防”。这一“主动性”保护措施可实现对莫高窟遗产地气象、微环境、本体、载体、游客承载量等“无微不至”的监测。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旭东9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预防性保护是在莫高窟收归国家保护管理70年经几代人不懈努力的基础上逐渐实现的。在今年敦煌研究院成立70周年之际,莫高窟保护也由过去的被动抢救,转入现在的主动预防。

  记者当日在莫高窟监测中心看到,一个涵盖了莫高窟大环境、洞窟微环境、游客数量、参观路线、安防情况等多个内容的监视屏幕几乎占据了一面墙,被划分的24个小屏幕上实时传送来各个方面的监测数据和画面。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这里能掌握莫高窟各个角落里的最新“情况”。

  王旭东透露,敦煌研究院所管辖的三个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目前全部进入预防性保护,对遗产地周边环境、大气降水、风沙、地震、洪水、甚至微观病害变化等均实施了全方位监测。不过,一些通常的抢救性修复也依然会进行。

  据了解,预防性保护主要依托于莫高窟监测预警运行体系,其可及早的发现和辨别壁画、塑像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细微变化,不仅能为风险评估预警和尽早实施应对控制给出重要依据,还可以为开展洞窟壁画病害与洞窟内外环境因素影响的关系提供可能和必要的条件。

  王旭东说,由于莫高窟大量文物在过去频遭自然和人为等破坏,历史“欠账”比较多,真正的科技保护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那时要做一些大量的基础工作。比如对壁画的抢救修复、莫高窟崖体加固、防渗等工程。随着后期研究深入才逐渐转到“提前采取措施”的预防。

  尽管莫高窟转入到预防性保护阶段,不过王旭东认为“未来挑战会更大”,“你要全面认识文物的赋存环境,分析它会给文物带来哪些风险,这些都需要做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包括预警技术和应急的处理方案等”。(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