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家:王小波喜欢帕特里克 因其是怀疑主义者

2014年10月10日 08:4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for the art of memory with which he has evoked the most ungraspable human destinies and uncovered the life-world of the occupation。

  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

  ——2014诺贝尔文学奖致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颁奖词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9日晚7点如约而至,摘得桂冠者仍不是赔率最高的村上春树,而是现年69岁的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对一般读者而言,颇为高冷。

  据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也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深入挖掘“二战”后人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

  对中国读者而言,他的多部作品曾被翻译成中文。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曾对他推崇备至,并在创作上深受其影响。不过,当名单揭晓的那一刻,面对这位显得小众的作家名字,大众第一反应多是——没读过,不认识。正好,借着诺奖颁出之机,认识一下这位“新科”诺奖桂冠作家。

  【为何是他】

  “他在法国文坛的地位,相当于咱们的贾平凹或者莫言。”

  “帕特里克在法语文坛,影响很大。在法国文坛的地位,相当于咱们的贾平凹或者莫言。他是1970年代至今最重要的三四个法国作家之一,是当时的‘法国文坛三杰’之一。”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读过帕特里克的多部著作,“他的作品特别有法国味儿。作品整体弥漫着一股忧伤的诗意调子、氛围、意象,精致、有哲学深度、不媚俗。是那种非常典型的纯正的法国本土作家。”

  帕特里克1945年出生于巴黎西南郊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艺术家。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8年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至今已发表近20部小说。他曾连续获得包括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奖。他和路易·马尔合作的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1975)搬上银幕后冲击奥斯卡而引发巨大轰动。

  【为何获奖】

  “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

  帕特里克的小说主要以记忆、身份与罪恶为主题。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词称,帕特里克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帕特里克的作品主题永远是关于回忆、追忆,二战的阴影随处可见,有点像水墨画,是忧郁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也联系到一位正在法国巴黎高师留学的哲学博士研究生读者周女士。她介绍说,帕特里克在法国很有名,“他的小说几乎都在法国最受尊崇的出版社gallimard出版。这至少说明他的作品的质量是非常稳定的。但他这种不够另类的风格可能在一些知识分子看来未免简单了点。但我觉得应该是大众喜读的那种。”周女士还介绍说,“帕特里克的语言特别简单直接,他的法语很简朴,是我可以不太费劲就能读的那种,但特别诚挚。”

  【影响为何】

  “王小波尤其喜欢帕特里克,还因为帕是一个怀疑主义者。”

  读过王小波《青铜时代》里的《万寿寺》的读者不难感觉出,这部作品跟帕特里克的《夜半撞车》和《暗店街》,在语言风格上,很是接近。王小波自己也不讳言莫迪亚诺对自己的影响,在《万寿寺》的开篇,他就引用过莫迪阿诺《暗店街》中的段落。之后,王小波在该作品中又提到莫迪阿诺,“我和莫迪阿诺的见解很不一样,他把记忆当作正面的东西,让主人公苦苦的追寻它,我把记忆当成可厌的东西,像服苦药的一样接受着,我的记忆尚未完全恢复,但我已经觉得够够的,恨不得忘掉一些。……因为这个缘故,我希望大家都读读《暗店街》,至于我的书,读不读由你。”

  对于帕特里克对王小波的影响,邱华栋说,“王小波喜欢帕特里克,非常自然。王小波喜欢那种艺术技艺高超的作家。像卡尔维诺、杜拉斯、帕特里克都是他非常推崇的作家。王小波尤其喜欢帕特里克,还因为帕特里克是一个怀疑主义者。而王小波自己正是一个深刻的怀疑主义者。”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莫迪亚诺写巴黎就像刘心武写钟鼓楼

  有专家认为,获奖者有实力,但评委没新意

  谈到国内不少年轻读者对帕特里克及其作品并不熟悉,比不上法国女作家杜拉斯有名,邱华栋分析说,“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题材比较抽象。比如自我、记忆、历史的不断追寻,比较哲学化。有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子,不是那么通俗。”不过,帕特里克的获奖,还是让邱华栋感到意外,“帕特里克得诺奖是有这个实力。但是要知道,在法国跟他齐名的作家勒克莱齐奥,几年前刚得过诺奖。这两个人年龄差不多,影响力不分伯仲。虽然帕特里克的实力,完全是够得上得诺奖的水准。但在还有其他一些同样也有实力获奖作家存在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将诺奖颁给一个国家内两个影响力差不多的作家,显得没有新意。”

  学者、文学评论家止庵则这样谈到他对诺奖新科得主的印象和看法,“他的作品的中译本(有二十多部)倒是全都读过,最喜欢《暗店街》、《环城大道》、《星形广场》,2005年还曾写过一篇评论《“海滩人”的告白》,收入《相忘书》,但现在没必要凑热闹多说,只说一句:莫迪亚诺胜过勒克莱齐奥不少。”

  文学评论家白烨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莫迪亚诺)在中国作家圈里并不陌生。我没想到是他,但他得奖是合适的。颁给他也反映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风格——让你很意外,也让你很释然。他通常不在一般读者的关注范围之内,选他是纯粹从文学价值考量。因此选他是适当的。”

  而《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认为,莫迪亚诺作品中充满了对二战历史个人化的回顾和自我寻求,尤其擅长从地理上描写巴黎,就像中国读者熟悉的刘心武的《钟鼓楼》一样。

  人 物 钩 沉

  莫迪亚诺是文学咖

  也是电影咖

  因为诺奖,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中国一夜成名,其实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个名字在不少喜欢文艺片和法国电影的影迷心中并不陌生,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不光是一位作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在法国颇负盛名的电影编剧,早在1975年由他编剧电影《拉孔布·吕西安》曾代表法国征战第第4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虽然惜败于意大利影片《当年事》,但该片因为涉及到“法奸”这一敏感题材,当年在法国引起极大轰动和争议,也是上世纪70年代法国最有名的电影之一。后来,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还跨界给多部电影担任编剧。

  《拉孔布·吕西安》是一部法国名片,号称是最让法国人受不了的“法奸”电影,而它幕后的操刀者正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该片故事发生在1944年,战争使少年吕西安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他想要加入反抗军,却因为年龄太小而被拒绝了。一次意外中,吕西安加入了盖世太保,最后他被反抗军捉住判处死刑。该片影射德占时期普通法国人既不积极反抗也不主动合作、随波逐流、苟且偷生的生存状态,所以当年在法国被广泛抵制,电影导演路易·马勒还被法国观众声讨而不得不移居美国。无声惊雷的《拉孔布·吕西安》虽然没有得到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获得了当年的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编写该片剧本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也一站成名,当年他年仅30岁,之后他便经常受电影公司和导演邀请担任电影编剧。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

  出 版 动 态

  紧急加印获奖作家作品

  2010年,99读书人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引进出版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代表作之一《青春咖啡馆》。据99读书人董事长黄育海介绍:“《青春咖啡馆》被誉为‘镶嵌在莫迪亚诺无与伦比的、丰碑式的全部作品上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这本书自引进以来,销量已累计突破5万册。作为一本纯文学作品,能有这样的成绩,我们是比较满意的。”获诺奖消息传来,目前他们已经紧急加印5万本《青春咖啡馆》,这本“描写神奇巴黎和迷失主题的富有魔力的书”,相信将带给中国读者特别的阅读感受。

  此外,99读书人已经买下他另外8本作品。其中曾获龚古尔文学奖的经典代表作《暗店街》。黄育海透露,他们将携手上海文艺出版这部作品。其他作品包括《夜的草》、《八月的星期天》、《凄凉别墅》、《夜巡》、《星形广场》、《环城大道》、《一度青春》等,也将陆续与中国读者见面。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