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萨特经典剧作《死无葬身之地》:境遇剧的残酷美学

2014年10月11日 10:28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10月24日、25日,我们将看到国话保留剧目、萨特的经典作品《死无葬身之地》,距离萨特创作这个经典剧本已经过去了68年,距离这部剧的中国首演已经过去了整整17年,距离国话上一次复排该剧也已经过去了9年。

  这剧好看在哪里?用流行的话说,“虐得爽”。

  用学术的话说,这剧深刻体现了“残酷美学”,是一部典型的“境遇剧”。

  “境遇剧”这个词就是萨特创造的,他喜欢把主人公丢进一种极端、边缘的处境中,以此来强调人物在环境中的选择,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造就自己的本质。

  在《死无葬身之地》中,二战中的5个法国游击队员被俘,唯一逃脱的队长作为身份不明者被关进同一间牢房。这就是萨特给这些人创造的极端处境,5个游击队员都要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要他们招出队长的下落,是当英雄还是懦夫?这就是5个人要面临的选择。

  看每个角色纠结的内心和痛苦的抉择,观众也会在纠结和被虐中忍不住代入进去思考,要是换了我会怎样?

  “这样的剧不一定要按哲学意义去看,从人性的角度去体会,都很震撼。”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浙大教授胡志毅说,“整部剧最让人窒息的场面就是15岁的弗朗索瓦被其他4位游击队员合谋掐死。一个孩子想求生招供,他的亲姐姐选择了同意让队友掐死他。这个场面充分体现‘残酷戏剧’的魅力。”

  胡志毅认为,在搞笑时尚剧的包围下,像《死无葬身之地》这样的经典名作是难得的“不但有好看的剧情,还能让人思考”的戏剧,“实际上这个剧反复被复排,就说明真正好的东西其实不多,10多年间也没有多少能像《死无葬身之地》、《哥本哈根》这样深刻的作品。”

  幸运的是我们,得以在杭州,真正看到这样的好剧。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