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过半诺奖成就应用于实际生活 “落地”时间缩短

2014年10月12日 14:47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本周,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类奖项已全部揭晓。美、德3名科学家因开发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将显微技术带入“纳米”领域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如今,“纳米显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运用,每天人类都能从其带来的新知识中获益。而记者梳理20年来获得诺奖的研究发现,高达52%的研究已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其中化学奖“落地”的比例稍高,达55%。

  “我并不建议为了获奖而工作,我很享受我的研究对象,我知道它是什么——首先是科学之美;其次,我当然知道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从中获益。”本届化学奖得主之一德国科学家黑尔获奖后第一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专家解读

  50%的应用比例算高吗?

  光电子产业专家、职业创业家耿立建告诉记者,20年内已有50%的诺奖研究可以落地,算是很高的比例了,因为任何研究都要有落地周期,按之前的“速度”,可能一项研究要经过30年到50年的时间才能走进工业和日常生活中,而现在只用20年就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关系,足以说明比例之高。

  为何多个涉及癌症的研究获奖?

  耿立建说,之所以出现诺奖中很多成果最终落地到 “癌症的研究和治疗”上,是因为首先癌症本身也是对不能理解的病症的别称。对癌症的研究因此成为了研究领域里的拓荒之举。诺奖认可相关的研究成果,本身也是在认可在前沿开拓的人。可以说,越是不理解的领域,才越有最大的价值让人们去理解它。诺奖的颁发,正是对这些研究的褒奖和承认。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