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叮当:获奖归功于谐剧魅力 当中蕴含很多人生哲理

2014年10月19日 10:50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在南京举行,谐剧第三代掌门人、省曲艺研究院青年演员叮当凭借谐剧《麻将人生》获牡丹奖表演奖,这也是曲艺界个人最高奖项。谐剧作为在巴山蜀水生长发展起来的舞台艺术,曾遭遇创作乏力,后继乏人的尴尬,眼下随着第三代的逐渐成长和崛起,让人看到了谐剧重振的希望。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叮当也难掩激动,他说,准备借这个东风,抓好谐剧苗子的发现和培养,潜心表演、创作,在小范围先形成一个良好氛围,再伺机突围,让谐剧发展壮大。同时,叮当也呼吁大家关注谐剧,“有人关注才会有市场。只要谐剧流失的老观众重新回来了,又吸引了更多新观众,谐剧的市场就会慢慢复苏,就会有更多年轻血液加入这个队伍,代代传承就不成问题。”

  叮当:获奖归功于谐剧的魅力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共同举办的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项,为曲艺界国家级最高奖,每两年一届。牡丹奖共设节目奖、表演奖、文学奖、新人奖、理论奖与终身成就奖等6个奖项。记者了解到,本届牡丹奖报送参评数量达365个,涵盖86个南北曲种,报送项目和曲种数量均为历届最多。此次共有92人参评“表演奖”,38人进入终评,仅11人获此大奖。

  叮当透露,当初复赛时,自己刚登上舞台的那一刻,心情十分忐忑,“因为比赛是在江浙举行,大部分观众都不熟悉四川话,有些人也听不懂四川话。但我表演没一会儿,就听到台下观众的笑声和掌声,我就有谱了,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四川喜剧源远流长,四川话以幽默、风趣被誉为“最雅的方言”。寓庄于谐的谐剧以独特的“笑果”征服了众多观众,也征服了牡丹奖的评委。

  获奖之后,叮当一方面感慨,“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奖项,是对我的肯定、认可。”另一方面,在他看来,自己获奖归功于谐剧的魅力,“它既是开心果,又是带刺的仙人掌。它不仅仅是一个搞笑的效果,它还能让观众笑过之后去回味、去思考,很多人生的道理就蕴藏在谐剧的辛辣幽默中。”

  沈伐:

  获奖是促进谐剧发展的良机

  叮当表示,自己从小就看谐剧长大,对这一巴蜀独有的曲艺可谓是情有独钟,“我发现我喜欢上谐剧的时候,就知道‘戒不掉了’。在机缘巧合下有幸拜了沈伐老师为师,然后又拜了李伯清老师为师,两位师傅在人生道路上给予了我很多指点。”不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叮当自我调侃,“师傅们要求很严格,我是众多师兄弟当中被骂得最多的,也是为数不多写过检查的人。但是我真的是对曲艺上瘾了,为了学到真本事,多苦多艰难我都愿意。最早我还是在歌厅表演的业余演员,这一路摸爬滚打中我受过无数冷眼和嘲笑。现在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可,也对得起师傅的培养了。”如今摘得牡丹奖,也颇有苦尽甘来的意味。

  在获悉徒弟得奖后,李伯清也不禁点赞,“太洋盘了,我都没得过。”不过在表扬的同时,李伯清也不改“严师”本色,“以后还是要多敲打哦,取得了成绩但是也不要‘飘飘然’,再接再厉嘛。”作为第二代四川谐剧掌门人,沈伐也为徒弟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谐剧是四川独创的舞台艺术,这次谐剧能够得奖,是中国曲协对我们四川曲协的肯定和鼓励。说实话,谐剧的发展现状是比较尴尬的,青黄不接的问题是存在的。叮当这次得奖是我们促进谐剧发展的一个大好机会。”

  以谐剧为代表的传统曲艺如何重新赢得市场?沈伐表示,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才有活力,创新是最好的继承。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曲艺已不符合现代审美需要,那就适当引入时代元素,体现一定的现代审美,强化曲艺与舞蹈、戏剧、舞美等姊妹艺术的结合,既满足老观众的怀旧,又吸引年轻观众的观看兴趣。“现在老一辈观众对谐剧还是很了解和喜欢,但是90后、00后就很陌生了。时代在发展,我希望这门艺术也能与时俱进,在这方面我们做过努力和改进,今后谐剧传承的重担就落在叮当他们年轻一辈的肩上了。”

  谈想法:

  重振谐剧需要大家努力

  面对师傅的殷殷嘱托,叮当也称,获奖只是一个新起点,在艺术形式多样化的今天,谐剧似乎已变得越来越式微,在全国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小,重振谐剧的责任重大。

  1939年冬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王永梭在合江县中学迎元旦晚会上自编自演了《卖膏药》,谐剧由此诞生。1983年,王永梭在北京讲课,侯宝林被谐剧深深吸引,专门让儿子侯耀文入川拜在王永梭门下学谐剧,谐剧火遍大江南北。1986年、1987年,沈伐曾带着谐剧《0.7》《蓝贵龙接妻》连续两年演上春晚,开创了谐剧的巅峰时期。1998年,“谐剧之父”王永梭去世,谐剧的一个时代随着大师的离去而结束。没有大师的谐剧,这个四川曲艺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曲种也逐渐走向低谷。演员越来越没东西演,市场越来越窄,曾经辉煌的谐剧越来越边缘化。不少谐剧演员遗憾地表示,“以前演一出,下面笑成一片;现在呢,每过一个冬,掌声笑声就会又少一批。”这一点,就连谐剧第二代领军人物沈伐也不能避免。

  2008年,叮当接棒沈伐,成为第三代谐剧掌门人。摆在他眼前的是谐剧就此走向沉寂,或是突出重围。叮当坦言,自己多次向专家学者请教,向师傅同行取经,“作为本土原创的一种戏剧形式,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消亡了。而是要以创新的精神,让谐剧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市场,让谐剧重新焕发活力。”他对谐剧的传承有着自己的看法,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新人。“我现在收了几个小徒弟,我就想从小孩子培养起。”他说,谐剧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表演形式,除非有娴熟老到的表演功力,轻易不敢演。“要知道,谐剧是一个人在台上和虚拟人物对话,这些人的高矮胖瘦,和演员的关系是亲密、抵触还是陌生,这些人的表情、声调瞬息万变,都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传达给观众。对我们第三代来说,谐剧太难演了!另外,谐剧的节奏比小品稍慢,不会像小品几秒钟就一个包袱,演员在台上的表演稍微露怯,观众在台下就要走人。师傅反反复复告诉我们:第一,演谐剧要稳得起,他这句话有多重含义。希望我们能耐得住暂时的寂寞,在台上表演要准确到位,第二,演谐剧不要贪长,一定要贪精。”从娃娃抓起,确实也收到了成效,叮当说:“我的徒弟里面有一个9岁的娃娃就获得过少儿曲艺比赛的金奖。”

  叮当还坦言,目前谐剧高质量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优秀的演员也转行演影视剧去了,他准备借获奖的东风,好好抓一下谐剧的表演、创作,在小范围先形成一个良好氛围,再伺机突围,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喜爱上谐剧,为谐剧营造一种积极意义上传承的大环境,打造谐剧适应市场的“软实力”。“如果有了全民的关注与参与,谐剧一定会重新焕发年轻的生命,赢得市场欢迎。”本报记者 陈蕙茹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