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砖砌码头修缮复建(图)

2014年10月21日 11:28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砖砌码头修缮复建(图)

  中国大运河清河油坊码头,位于清河县城东南偏北15公里处的油坊镇。东靠大运河,与山东省夏津县隔河相望,曾因物贸繁盛获誉“清河县的小上海”。沧海桑田,岁月变迁,运河静寂,漕船作古,当年流转货物的码头也日渐凋敝。如今,借助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成功,这段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砖砌码头正在修缮复建,有望重现昔日芳华。

  清理淤土,拆除红砖

  如今的大运河,早已难现昔日浩荡繁华景象,它一如保存至今的青砖,静静地注视着时代变迁,缓缓地自南向北流走。

  10月17日下午,自308国道卫运河大桥向北近千米处,5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现代工具正努力恢复着这座码头数百年前的风华。一路之隔,“益庆和盐店旧址”刚被列入清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自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李佩是码头修复项目的负责人,他向燕赵都市报记者介绍,该处遗产包括6个码头及12道险工。油坊码头及险工创建年代无考,据现存本体结合史料分析,应为清代中期以后建,主要功能为运输及防洪。20世纪70年代码头废弃后,险工沿用至今。码头及险工主要由青砖砌筑,分布于油坊镇东部,运河西岸,因是随河岸而建,略呈南北走向,全长933.8米,高10.2米至3.2米。

  燕赵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因管理单位对该段堤防的保养维护,油坊码头现存基本完好,只是废弃时间较长,被河道内淤土掩埋,个别部位残损。每个码头的通道原以木闸板启闭以方便搬运货物,现为防洪需要,均用红机砖封砌,成为堤防的一部分。险工仍在用,成为运河西岸护岸工程。险工主体基本无险情,个别部位有裂缝及酥碱现象。

  李佩与他的团队的工作就是搬走沉积多年的淤土和生活垃圾,拆除码头通道内后砌的红砖墙体,按照码头原有青砖形制大小,依照原墙体的厚度、高度及倾斜角对通道进行恢复性修缮,让码头与险工恢复原貌。

  水陆要道,商贾云集

  据悉,油坊码头及险工所处卫运河为海河水系,是冀鲁两省的边界河道,具有防洪、灌溉、通航等综合利用的功能。

  据《清河县志》载,清河居民多为明初山西、山东移民后裔,其中以山西洪洞移民后裔居多。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创编清河县赋役黄册时,人口仅660户。据油坊镇北王庄《王氏家谱》记载,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王守中、王充德、王明德从山东寿光县大王庄迁居广平府清河县王家庄(今油坊镇北王庄)。

  明永乐时,王充德在村南开设油坊榨油为生,再后李姓迁此定居,发展成村,油坊遂成村名。明朝中期后,随着卫运河航运的发展,油坊因其位置处于水陆要道,商贾云集而称为油坊集。清朝中期油坊集改称油坊镇,成为清河商埠重镇。管河县丞、管河营汛住油坊负责运河相关的事务。

  据油坊村年逾七旬的王姓老者回忆,家中老人口耳相传,在明代至民国初年,清河油坊镇码头,车来船往,商贾云集。白天桅帆不绝,夜间渔火闪烁,运输十分繁忙,密密麻麻的帆船把煤炭、食盐、粮食、百货日杂等货物运到这里,然后再运往其他地方。油坊码头是大运河上较有名气的水陆码头,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是河北清河、威县、南宫、故城以及山东高唐、夏津、武城等地的商品集散地,被人们誉为“清河县的小上海”。也正因此,油坊村发展很快,据记载到民国初期已有人口2000多人。

  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砖码头

  张明,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助理。据其介绍,清河县油坊码头是明末以后因运河而兴的集镇水运码头,是中国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砖砌码头,具有使用时间长、功能完备的特点。由于清河当地从明代开始大量生产青砖,并广泛用于建筑活动。油坊码头驳岸、护岸均用青砖砌筑,不仅使码头坚固耐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堤防抗击洪水的能力。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水运设施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物证,对研究运河历史、水运史也有重要价值。

  此外,油坊码头用青砖砌筑,按运输对象分为客运、煤运、粮运等不同类型的码头,既扩大了码头工作空间,增加了营运量,又不至拥堵,这种对功能与空间利用的设计,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对研究古代水利工程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码头及险工所处的卫运河为蜿蜒的平原河流,油坊段处于凹岸位置,容易被洪水冲刷。为防止河岸崩塌,危及堤防和村庄安全,破坏码头正常运营,码头及险工采用青砖叠涩平砌护岸,将覆盖式平顺护岸与矶头护岸相结合,其设计符合现代护岸工程的规划原则,且一直沿用至今,体现出极高的科学价值。

  明年有望修缮完毕

  今年8月15日,李佩与他的团队正式入驻该项目施工。

  李佩说,施工前,码头与险工虽然保存基本完整,但残损状况依旧不能小觑。码头以一号为例,当时入驻时,该码头装卸平台被积土淤埋,仅存顶层平面裸露于地表。另外,装卸平台砌砖断裂歪闪一处,地面铺砖酥碱、残损约50%,而码头通道亦用红机砖封堵。究其原因,洪水上涨、清淤不及时导致装卸平台被淤埋;洪水冲刷,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导致装卸平台砌体、地面铺砖酥碱、断裂;码头被红机砖封堵则是人为不当改造所致。

  如今,经过两个多月的修缮,废弃古码头的景况已大有改观。6个码头大致轮廓已现,12道险工也渐有风采,现场作业人员正对许多局部酥碱或残损小心翼翼地修缮。

  自施工始,附近北王庄的张大爷都会推着自行车来码头看看。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对这里有着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常来河里游泳,后来环境改变,这里或被改作粮田,或被垃圾填堵,没了小时候的味道。”

  李佩表示,施工除了对码头及险工进行保护修缮外,后续还要对周边环境给予治理。“希望这个工程告一段落后,后续的日常维护还是要跟上。”据悉,预计到今年年底,该工程主体会竣工,明年有望修缮完毕,“相信到时会有很多人来这里观光、怀旧。” 本报驻邢台记者 张会武 文/图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