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国语言学者云南聚焦濒危语言保护机制建设

2014年10月21日 16: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玉溪10月21日电 (王艳龙 崔汶)第四届中国·云南濒危语言遗产保护研讨会21日在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开幕。来自新加坡、英国以及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语言学者参会聚焦濒危语言保护机制建设,寻求保护传承共识。

  濒危语言指使用人数越来越少、行将灭绝的语言。随着经济发展,使用人口较少的语言遭遇着严重冲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统计,目前全世界97%的人仅集中使用4%的语言,96%的语言使用人数仅占世界人口的3%,全部6000多种语言中至少半数语言的使用者正在减少,预计约90%的语言将在本世纪结束时消失。以联合国确定的少数民族语言活力为标准,中国135种少数民族语言中接近濒危语言的有40种,濒危语言20种,失去交际能力的有8种,已经死亡的有7种。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孙宏开称,语言的交流越少越方便,但语言都是经济文化的载体,保留着很多知识,值得保护传承。在中国虽然已有要保护濒危语言的行动,但资金缺口、立法保护不足等问题依然有待解决。

  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文生长期研究羌族语言,他告诉记者,随着汉语的发展,羌语濒危加剧,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许多人离开当地外出谋生,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这种问题在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少数民族语言中都存在,亟需解决。

  “应该自下而上的去保护和传承,不要强迫性去保护。”余文生说,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双语教学,并告诉使用者保留母语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好处,让他们自愿学习保留。另外,也要确定这些语言到底该保留哪些方面,以方便采取行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黄行表示,濒危语言应该确定其身份标准,明确濒危语言的类型等级,保护上,重视在培养读写能力和培训本土语言记录技能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持和改进国家的语言政策,支持和改进教育政策,改善生活条件,尊重濒危语言族群的各项人权。

  “除了国家的支持,资金的投入,学者的研究和编著词典外,最重要的还是本民族的积极性。”孙宏开说,加强立法保护,建立机制,探索保护共识,借鉴外国先进保护经验,以及努力提高本民族保护母语的意识,都是推动濒危语言传承、保护的好办法。(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