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900岁古木发新芽:树心炭化 主干剩1/3(图)

2014年12月02日 13:33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湖北日报讯 图为:武汉中心城区最老的树——军械士官学校内900年树龄的桧柏。经历过两场雷击的它,可谓死里逃生。

  图为:武昌宝通禅寺珊瑚朴,树龄186年,为城区最高的树。

  图为:城区树冠最大的树——汉阳永丰街董家店银杏树,树龄232年。周边正在拆迁,老树却完好保护。

  图为:“汉阳树”是武汉保护较早的古树,但其命运也曾一波三折。

  图为:位于东湖宾馆内的中朝友谊树——龙柏,为1958年毛泽东与金日成共同种植。

  图为:东湖周边,有百余株古树名木。磨山杜鹃园内这株160年树龄的枫杨,是城区树干最粗的树。

  (注:本版部分图片为落叶前拍摄)

  文/记者余瑾毅 通讯员赵旋 图/记者倪娜 通讯员吴永寿

  古树名木,镌刻着岁月的年轮,见证了千百年沧桑。

  所以,它们不仅是城市优美的风景,还是历史文化的延续,被喻为城市历史的“活化石”。

  2005年,武汉市公布首批古树名木,并颁布《武汉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加大保护力度。此后,武汉市常年跟踪古树名木生长状况。

  9年过去了,城市快速建设、发展,这些古树名木过得还好吗?本报记者连日探访,告诉您这些城市“老者”的下落和生存状况。

  900岁老树“返老还童”

  武汉中心城区最老的树,当属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内的一株桧柏。它的树龄已有900岁。

  近日,记者走入东湖之滨的这所军事院校,只见这棵桧柏主干粗壮,大枝上生出小枝,枝叶繁复,长势旺盛。

  很难想象,该棵郁郁葱葱的古树,曾一度“生命垂危”。据武汉园林科研所树木生态研究室高级工程师史红文介绍,2006年前后,该树经历两场雷击,发生自燃,树心部分甚至已经炭化,树木主干内空,只剩下约1/3。科研人员将其主干空洞处和树根底部用木炭、珍珠岩等料填充,避免其继续腐烂,再定期施肥松土。同时,在树木9米高处,安装了避雷针。

  持续精心呵护之下,老树竟然发出新芽,返老还童。

  这不是个例。2005年,武汉实施保护之后,不少古树重获生机。

  史红文回忆,园林部门刚介入保护时,发现不少古树下堆放着垃圾杂物,宝通寺内一株珊瑚朴树下竟放置着香炉,烟雾缭绕,生长环境恶劣。随后,武汉为每株古树确定了责任单位,要各单位尽量为树做起围栏,定期巡查,灾害天气及时报告,为抢救古树争取时间。

  普查显示,在首批公布的古树名木中,约1/3“返老还童”,其余树木的健康问题没有继续恶化,总体长势良好。

  4株古树自然死亡

  2005年,武汉公布中心城区的第一批古树名木共126株,并挂牌保护。武汉市园林科研所的最新跟踪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现存的古树名木为122株。

  也就是说,首批古树中已有4株“辞世”。

  这4株古树分别是硚口区普爱医院老宿舍内的英桐、湖北省中医院住院部的珊瑚朴、武汉大学内的苦楝和朴树。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总工程师丁昭全介绍,这4株古树均为“自然死亡”。130岁的英桐则因年高体衰而逝。珊瑚朴已206岁,2006年5月的一天,武汉遭遇极端天气,雷雨大风交加,树干底部本已腐烂的珊瑚朴,再也经受不住,一夜离世。苦楝在80年漫长的岁月中树干已内空,对于自然寿命不过百岁的该树种,这已属高龄。

  至于那棵百岁朴树,辞世前,树干已倾斜至行车道,校方正思考如何支护又不影响交通时,朴树再也等不起,倒伏下去。“就像是急救,一分钟也不能等。”丁昭全感叹。

  这4株古树死亡的时间在2005至2006年。丁昭全坦言,那时武汉古树保护的经验和技术都还欠缺,“如果是现在,个别古树或许能得到救治。”

  新发现古树名木178株

  让人欣喜的是,公布首批古树名木名单后,武汉市园林局以普查、向社会征集线索等方式继续寻找,又新发现了178株古树名木,以及后续资源700株。

  据了解,树龄100年以上为古树,树龄在80年以上、100年以下为后续资源,也称“准古树”。后续资源的增多为古树研究提供了更多范本。

  在全国各城市中,北京古树名木最多,仅香山就有万株,天坛达数千株。山东一个孔庙就有千年古树数百株。江浙的古树也多于武汉。这与北京皇家园林集中、江浙著名的私家花园众多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丁昭全说,武汉高温高湿,不利于树木延年益寿。加上武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的破坏也导致名木古树稀少。历史上,武汉还发生多次洪灾,导致众多古树死亡,如1931年武汉水灾时,中山公园的古树无一幸存,至今中山公园无一株古树。

  “武汉名木古树资源并不丰富,新的发现异常珍贵。”丁昭全告诉记者。不过,这些新发现的树木须待武汉市政府批准后,才能入列该市古树名木目录。

  东湖宾馆名木最多

  2005年公布古树名木的名单侧重古树,此后多年的跟踪调查将名木也重点纳入。

  据介绍,“古树”仅以树龄认定,树龄须在100年以上。名木无需看树龄,但要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或树种珍贵稀有,具备重要的科研价值。跟踪结果显示,东湖宾馆以5株名木,位列全市之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湖宾馆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鄂时的主要居所,毛泽东还曾在此多次接见外宾。该宾馆的5株名木,都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其中最年长的2株,树龄均为80年。一株龙柏,为1958年毛泽东在东湖宾馆会见金日成时,两人共同种植;另一株为樟树,是周恩来1967年下榻东湖宾馆时栽种(注:这两株在栽种时已是大苗,有一定的树龄了)。其余3株,分别为毛泽东、董必武和邓小平所栽的油松、桂花和木本绣球。

  丁昭全说,名木是城市的一笔文化遗产,历史的变迁,岁月的变幻,时代的更迭,都深深地烙印在名木的树纹年轮里。这5株名木,见证了中国和武汉的历史,也凸显了东湖宾馆的特殊地位。

  江北地区仅6株上榜

  多年跟踪中,武汉市园林科研所绘制了一份古树名木地图。地图显示,现存122株古树名木几乎全在江南,江北仅有6株。

  据悉,朴树、樟树、珊瑚朴是主要树种,也有银杏、皂荚、枫香、刺柏、棠梨等树种,它们大多分布于东湖风景区、武汉大学、宝通禅寺和首义公园。

  沿东湖周边,有百余株古树名木,它们大多长势良好,保存完整。其中东湖宾馆和宝通禅寺最多,各有29株,落雁景区、听涛景区、磨山景区共17株,武汉大学14株,华中科技大学10余株,形成几大古树群落。这些地方,树龄在80年至100年的后续资源更多。

  丁昭全解释,古树汉口少、武昌多,一是因为武昌山多,有利于大树生长;二是武汉水灾时,汉口受损严重;三是城市建设所致,如中山大道等主干道建设时,因地下网管太多,树木生长环境改变,根系延展不开,难以存活。而风景区、高校、寺院等受城市建设影响较小。

  “长江第一隧”为树让路

  武汉市强化对名木古树的保护后,树木的价值逐渐被重视。

  2007年,武汉开建万里长江第一隧——长江隧道,在天津路出口处,一株百年银杏挡住了出口通道,建设方要求移走银杏。园林部门现场查看后发现,银杏周围几乎全是水泥硬铺装,树木长势也不旺,移栽几乎没有成活几率。更重要的是,该银杏见证的是天津路一带的历史,移栽后再无任何意义。

  为此,武汉市园林局一再向建设方重申:古树就是文物,没有这株银杏,天津路的历史就“看不见,摸不着”。

  最终,建设方更改了地下管线和隧道出口的设计,为此建设费用增加了40万元。

  史红文说,古树是无价之宝,虽然建设费用增加了,但这钱花得值。

  让“汉阳树”告诉未来

  据估算,全国每年有1%-2%的古树名木消失。除了树木衰老自然死亡外,雷击、冰冻等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伤害都加速了树木死亡。

  采访中,丁昭全向记者讲述了“汉阳树”一波三折的命运。

  在汉阳中心城区,有一株526岁的银杏。它以“晴川历历汉阳树”而闻名全国,也是武汉保护得较早的古树。上世纪80年代,汉阳区曾花费10多万元拆掉周围民房,并为此树盖起小院,挂上“汉阳树”的匾额,派专人守护。多年来,树木长势良好。

  2007年,武汉市某医院修建大楼,地基距树冠直线距离约20米。这没有越过名木古树保护条例规定的正常保护范围,然而,500多年的古树根基早已延伸到20米开外,在建设中,根基不幸受损。大楼建起后,又在树周围形成一个风道,树木平日常受风吹。

  第二年,在罕见的冰雪灾害夹击之下,“汉阳树”好几个主枝被刮断,树形被破坏。所幸后来保护措施得力,现在长势还算不错。

  “城市开发得越快,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就需要更细致!”丁昭全说,城市的发展,挤占着树木的生长空间,对古树的保护如能“因树制宜”就更好。城市各方也应有树木的保护意识,开发建设中,要关注和呵护这个有生命的特殊群体。

  链接

  武汉城区古树之最

  ●最有名的树 汉阳树

  (526岁 位于汉阳区凤凰巷12号)

  ●最高的树 珊瑚朴

  (树高32米 位于宝通禅寺宝塔西南面坡地)

  ●最老的树 桧柏(guì bǎi)

  (900岁 位于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树干最粗的树 枫杨

  (胸径123厘米 位于东湖磨山杜鹃园)

  ●最好乘凉的树 银杏

  (树冠87米 位于汉阳区永丰街董家店)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