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续集 讲述生活中的小片段

2014年12月10日 09:46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参与互动(0)
《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续集讲述生活中的小片段
廖信忠

  《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续集,作者廖信忠接受本报专访

  细节之中观台湾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这是台湾青年廖信忠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回答是吴宗宪的综艺节目?是繁体字和竖排出版物?还是康师傅方便面和旺旺牛奶?

  而廖信忠将这些问题的回答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做《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于2009年出版,成为当年度各大图书排

  行榜销售冠军。《新京报》书评周刊甚至这样评论:我们了解台湾吗?看了这本书,才会了解真正的台湾。

  5年后,《我们台湾这些年2》问世。作者廖信忠坦言,这几十年来,台湾和大陆联络沟通日益紧密,不少读者通过《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到了自己的生活。12月8日,本报记者通过邮件专访了廖信忠。

 

  1977年出生于台湾,毕业于东吴大学,现定居上海。

  一直以来,台湾渐渐成了大陆人眼中的台湾,形象中有杜撰与臆想的成分。

  5年前,台湾“70后”青年廖信忠通过天涯社区发表了一个帖子,讲述了30多年来,他在台湾的成长经历。随着日渐更新,每天均有逾万名网友跟帖,讨论两岸相关话题。随即,集结成《我们台湾这些年》,在大陆书市掀起一股了解台湾、读懂台湾的狂潮。

  学者、《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评价,《我们台湾这些年》的出版是两岸普通民众交流的一个契机,使两岸之间的更多目光投向普通百姓们真实的日常生活。

  从《我们台湾这些年》到《我们台湾这些年2》,作者廖信忠一直在讲一些生活中的小片段和经历,从这些八卦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台湾的真实生活。

  《我们台湾这些年2》是这本畅销书的延续。之所以暌违5年才出版,因为廖信忠做了很多素材收集工作,包括采访退休老兵,生活在台湾的本省人和外省人等。

  细节和亲民,是续集的特色。譬如很多人熟悉的永和豆浆,在《我们台湾这些年2》中,廖信忠介绍了其流行的始末。上世纪50年代,一群来自大陆的北方人,为求谋生便在台湾永和地区卖起了豆浆。起先,台湾本省人不太接受,因而很长时间经营惨淡。

  后来,台湾棒球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在台湾地区掀起了一股熬夜看转播的热潮。因为时差,比赛结束后几乎临近半夜或清晨,在此时段,只有永和的豆浆店供应早餐,大伙儿便相约一起去吃早餐。如此,永和豆浆便风靡台湾,进而也转向大陆经营。

  廖信忠借助此书,消除了很多人过去对台湾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有些读者可能会说,台湾承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际上我觉得,台湾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社会,它发展到现在,只是一个地区的社会境况该有的样子,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坏。”回复邮件里,廖信忠如是慨叹。

  正如豆瓣读书用户“张佳玮”评论《我们台湾这些年》系列,“不偏不倚有时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如果只讲个人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所见所闻,是不是反而会无意间,成为最忠实的历史记述?”

  琐事之中见变化

  记者:2009年,在天涯社区上的一个长帖子,拉开了《我们台湾这些年》的写作序幕。如今,蓦然回首,你认为这篇帖子之所以吸引网友的原因是什么?促使你写下《我们台湾这些年》续集的动力何在?

  廖信忠:当年能够吸引网友,一来是网友们对台湾的好奇心,二来可能写主题都从生活的小琐事出发,许多网友们读了之后会联想起自己的境况,读起来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有别于过去从政治史的角度去写的书,我的写法是比较新颖的。

  至于第二部,补充了很多当初第一部里网友感兴趣的内容。其实动力就是来自读者们的鼓励,只要有个读者说他看了我的书,改变了他对台湾的理解及刻板印象,我就觉得很值得了。

  记者:时隔4年后,《我们台湾这些年2》与第一部相比,有哪些变化和增补?

  廖信忠:续作依然延续前一本的风格,更多的从民间小琐事及政治的八卦这些零散事件中拼凑出那个时代的全貌,我也访问了更多人查了更多资料。其实这本书在2010年就已交稿,后来进入审查程序,直到今年出版。这几年两岸沟通交流的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大陆朋友到台湾旅游,很多朋友从台湾回来后对台湾有更多思考,这种种问题后来我也加了进去。

  《我们台湾这些年》主要从我个人出发,写我眼中台湾这30年,还有我的家人、身边的朋友,他们是怎么看这30年发生的事儿的,并且这些政治大事是怎么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因为这些事情的影响,我们生活中,产生了哪些变化和趣事。

  《我们台湾这些年2》是第一本的延续,尤其对大家感兴趣的部分做了延展。

  记者:《我们台湾这些年2》副标题是“讲述30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细节呈现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

  廖信忠:在《我们台湾这些年2》里,你看不到“大事件”,大部分都是“小事儿”。但是你读完这些琐碎的小事之后,就会发现,原来每个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你会发现看似身边的小事,其实都是大事。

  随着民主化越来越开放,政治也离一般民众越来越近。其中一个细节很有趣,1975年蒋介石逝世那年,台湾刚推出了彩色电视机,有一位民众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高高兴兴地回家试机的时候,正好赶上蒋介石逝世,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变成黑白的,结果他一打开电视,发现怎么节目全部都是黑白的,不是彩色,他以为这个厂商骗他,所以大闹厂商。

  记者:在《我们台湾这些年2》中,你为真实的眷村生活着墨颇多。近年来,不论旅游还是文化交流,“台湾热”在大陆民众间越发流行。

  廖信忠:真实的眷村,当然形形色色,充斥着各种人性,光明黑暗、喜怒哀乐皆有。

  以往的中国历史,发生过许多次大迁徙,可最后在历史书中只有一两笔带过。事实上,每次大迁徙影响到的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台湾社会除了外省人眷村,还有本省人、原住民和客家人,那么他们过去是怎么在这块岛屿上一起奋斗的,这是本书讨论之处。

  当然,不仅大陆现在有台湾热,台湾现在也有大陆热,我觉得这是好事。大家都可以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对方的想法,为什么对方会这样想,这有助于两岸民众互相理解。就像大家看到的,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到大陆旅游、读书、工作。台湾开放大陆自由行后,越来越多大陆朋友赴台旅游,接触台湾许多美好的人、事、物,对台湾普遍有不错的印象。

  文化之中见传承

  记者:野岛刚曾写过一本比对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书——《两个故宫的离合》。在你眼中,从文化方面考量,大陆和台湾地区,对共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各有何优势或特色?

  廖信忠:台湾承袭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大陆很多朋友到台湾来,可以感受到共同文化的传统和习俗,对台湾传承的中华文明颇多赞美;而台湾人也经常会觉得自己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赞叹羡慕大陆有那么多古城,比如北京西安拥有浓厚沉重的历史底蕴。

  记者:近些年,《海角七号》《巨流河》等台湾电影、文学作品源源不断流入大陆,大陆的文学影视作品也进入台湾。两地的读者和观众,在文化沟通方面,目前有很多通道。

  廖信忠:台湾人普遍认为大陆的影视文化作品“大气”,那种“大气”是台湾学不来的。举个粗浅的例子,过去台湾也拍历史剧,举凡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三国等题材都拍过,并且还乐此不疲;这种情况一直到大陆拍的《三国演义》引进台湾后,台湾的历史片就越拍越少,顶多拍拍“古装片”而已。没办法,这就是“格局”,台湾毕竟没有大陆那个人力物力气场来搞这种大制作,便直接引进大陆拍的历史剧。

  过了许多年,台产历史剧慢慢萎缩,以致前不久的一则新闻说,某电视台高层忧心,多年未拍历史剧,台湾现在已经没有能拍历史剧的人才了。

  因为历史剧,让台湾观众认识了一批大陆演员,比如说唐国强、张铁林、陈道明等人,他们散发出的“霸气”就深受台湾中年人欣赏,尤其是企业家们。

  在2012年7月间,过去的无线三台,在传统播出电视剧的八点档时段,不约而同的都播出了大陆古装剧,台视、中视、华视8点档现分别播出《帝锦》《三国演义》《后宫甄嬛传》,《后宫甄嬛传》还是第二次播出;过去大陆剧就跟韩剧一样,只是用来垫档期的“小菜”,结果现在老三台皆在黄金时段播了大陆古装剧。

  记者:读者从你的书中,了解到了台湾,那么,以你的体验,会怎样评价大陆?

  廖信忠:我第一次到大陆是1999年。从下飞机打开机舱门的那一刻,听到北京乘务员的第一句话就被震撼到,因为那是我首度亲耳听到所谓的“京腔”。进到东三环之后我也很震惊,因为没想到北京居然会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很多台湾人的印象里,北京应该只有像故宫那种宫殿和胡同,或者是很巨大的苏式建筑。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大陆越来越好,很多地方远远超过台湾。

  我已经在上海住了七年,我慢慢地把上海当做一个家。所以现在,“到台湾”我会说成“去台湾”,“到上海”我已经习惯说“回上海”,可能这已是一种心态的转变。

  □文/本报记者杨梦瑶 图/相关出版社提供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