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详解“国家公祭鼎” “骈文体”铭文共160字(图)

2014年12月14日 13:2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家公祭鼎记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十二月十三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十二月十三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二0一四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南京市首次举行公祭仪式。

  国之重器公祭鼎

  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公祭仪式上“国家公祭鼎”揭幕。

  国家公祭鼎的规模与形制如何?由谁设计制造?鼎上铭文是何内容?设置国家公祭鼎的意义是什么?

  三足两耳鼎 东周形制南京造

  国家公祭鼎采用“三足两耳”的器型,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既保存古代青铜器的古朴之美,宏伟壮观,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有纪念碑、和平大钟、灾难墙等其他纪念物相协调,又与祝贺、庆典用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等器型相区别。

  据了解,鼎高1650mm,鼎上外口径1266mm,内口径1156mm,鼎耳高498mm,鼎足高915mm,底座为高450mm、长宽各2000mm的黑金沙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该鼎的设计还充分凸显了“南京元素”,设计团队包括中国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工业学院等。据设计者之一、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邬烈炎介绍,鼎上颈部和两耳侧面纹饰以南京市常见绿色植物的枝叶为图案元素,象征着绿色和平、生命重生;铜质底座部分铸有南京标志建筑城墙图案,象征首次国家公祭举办地;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国家公祭鼎”的底座,由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张宏率领的团队设计制作。铜质底座铸有南京标志建筑城墙图案,象征首次国家公祭在古城南京举办。

  “国家公祭鼎”由中国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采取传统青铜铸造工艺制作。“从7月份接到铸造任务到参与设计方案修改再到最终浇铸成功,前前后后有近半年的时间。”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所长王丰陵向记者介绍说,鼎上的纹饰、文字都由手工雕刻完成。国家公祭鼎设计方案定稿后,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又用了一周的时间来铸造,于11月27日最终完了公祭鼎的浇铸和铸造工作。

  鼎上有160字铭文 287字记事

  在国家公祭鼎正面,用骈文体写成的铭文共160个字,魏碑简体字,内容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鼎浑然一体。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对遇难同胞的痛悼、祭奠,以及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

  邬烈炎介绍这一方面是青铜鼎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考虑到魏碑简体字较容易辨认。铭文由中宣部、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古文研究专家撰写,经中央办公厅修改,报中央领导审定。铭文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强烈谴责之情,对遇难同胞表示痛悼、祭奠之意。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表达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维护和平、圆梦中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考虑到祭器是古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铭文采用“骈文”体来写,讲究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国家公祭鼎浑然一体,体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增强了公祭的感染力、震撼力、历史传导力。

  鼎的后侧左右两边则铸有记事,共287个汉字,楷体简体字。详细记载了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办首次国家公祭的事实。

  设置国家公祭鼎有三大意义

  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为何需要设置国家公祭鼎?意义是什么?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意义有三。

  一是国家重器体现国家礼仪。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首次以国之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以鼎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有助于突出祭祀主题,体现国家礼仪,营造庄重氛围。

  二是铸鼎记事纪念国家公祭。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铸鼎记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更能表达公祭活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的现实意义。

  三是铸鼎铭史强化历史记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巨大创伤,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之痛。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