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洋节”风行,还会记得多少传统节日?

2015年01月30日 09:3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

  1月27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一位小姑娘在家长的陪护下,端着一碗热粥,走到湘江路开福寺路口正在执勤的交警叔叔面前,说:“今天腊八节,您喝点粥暖暖身子吧,这是我们家煮的!”在寒冷的冬天里,喝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腊八粥,便可打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小姑娘给交警送腊八粥的暖心画面通过微信平台不断在长沙市民中发酵,也让长沙早早地泛起些年味。俗话说:“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拜。”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腊八节,也对只剩下个“吃”字的春节等传统节日兴味索然,相反,他们更喜欢过热热闹闹的洋节。这不得不令人担心——

  腊八粥只停留在“老家妈妈的味道”

  1月27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节日腊八节,一大早,长沙开福寺的工作人员与僧人向市民免费施粥,以此为市民祈福。开福寺施粥活动由来已久,基本上每年的腊八节都会进行,前来喝粥的市民也很多,大家都希望喝了腊八粥有个好兆头。

  同一天,湖南省肿瘤医院健康服务中心联合望月湖街道夕阳红社区开展“腊八暖冬”健康行活动。医护人员与百余名社区老人一起过腊八节,喝腊八粥。

  记者看到,开福寺熬制的腊八粥和夕阳红社区熬制的腊八粥大同小异,皆是用五谷杂粮加入核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等熬制而成,浓香四溢,香甜味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曾经是长沙市民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腊八节最重要的风俗就是喝腊八粥,为什么要在这天喝腊八粥呢?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农历腊月初八也是“佛祖成道纪念日”。古时,腊八还是人们庆祝丰收、祭祀神灵祖先的重要日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沙和其他地方一样,有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来了,春节的脚步更近了。

  家住松桂园的陈娭毑回忆说:“年轻时有过腊八节,那一天,家里会熬上一大锅腊八粥,像过小年一样。那时候还有个说法‘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不喝碗热乎乎的腊八粥要遭冷,所以我们每次都要把锅吃个底朝天。腊八节就相当于是年前的一个小年,全家人都聚在一起,非常热闹。”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冰心在《腊八粥》一文中回忆其童年时期母亲为家人做腊八粥的热闹情景,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这充满传统节味儿的腊八粥。

  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喝腊八粥这一习俗,除了个别寺庙施粥和社区慰问老人外,已经很少有家庭自己熬制了。“在老家,妈妈每年都会熬腊八粥。现在一个人在长沙,甚至没有时间自己做饭,更不要说自己熬腊八粥了。”在长沙独自打拼的张婧对腊八粥的记忆,只是停留在“老家妈妈的味道”。

  飘香两千多年却受到年轻人“冷遇”

  1月27日,微信平台上出现了一位长沙小姑娘给值班的交警送腊八粥的画面,这幅画面的出现不仅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暖意,也让很多人勾起了对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回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先秦时期开始,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腊八节,一直被视作农历新年的“前奏”。然而,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飘香两千多年腊八粥却受到了年轻人的“冷遇”。

  “今天是腊八节吗?我不知道。”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刘强对腊八节感到很陌生。刘强说,他听说过腊八节要喝粥,但“并不知道腊八粥与平时喝的八宝粥有什么区别”。

  记者问几个在一处公交车站候车的中学生:“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他们一脸茫然,没有一个答得上来。一位大胆的男生说:“不是离2月14日情人节还有十几天吗?”尔后,记者在一家麦当劳餐厅问几位年轻人:“今天是腊八节,知道要喝什么吗?”也没有一人能够回答正确。

  显然,年轻人对腊八节的习俗似乎并不了解。在顺天财富中心有一家工作室的小易来自常德,他说:“小时候在老家有见奶奶煮过腊八粥,出来读书后,就再也没有喝过……你今天不提还真忘记这个节日了。”

  “现在年轻人因为忙碌,腊八节这一天很难一家团圆了,所以这些年也很少有人熬腊八粥。”陈娭毑对年轻人不知道腊八节要喝腊八粥很理解,她说,别说年轻人很少喝腊八粥,就是像她这样上了年纪的人,也很少在腊八节喝腊八粥了。“现在生活好了,选择的东西多了,而且由于煮粥很麻烦,大都不做了。”

  记者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多家综合超市发现,都没有腊八粥出售。在高桥大市场一家粮油店,记者看到店里有很多做粥的原材料,如红豆,绿豆,红仁豆,白芸豆,门边还摆了一些已经配好的材料,店主告诉记者,“早餐买已配好的材料来煮粥的人还是有一些,不过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婆婆老老”。

  长沙人爱喝粥,大街小巷的粥店随处可见。但他们大都无意经营腊八粥这个项目,很多粥店表示没有特别准备腊八饭或者腊八粥。人民中路一家粥店的服务员表示,“我们前几年还特地熬过腊八粥,但没什么人买,所以后来干脆就不熬腊八粥了。”

  “洋节”风行,还会记得多少传统节日

  面对腊八节渐渐被人淡忘的现实,长沙地方史研究专家喻立新有些无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社会的推进,农耕社会的一些习俗,慢慢被大家淡忘了,反而现在一些西方的节日,因为一些商家的宣传,逐渐在市民中形成热闹过节的风潮。”

  “西方文化成了我们现代文化的一个标识,大家都会去崇尚一些新潮西化节日,然后把自己国家传统的民俗文化给淡忘了。”喻立新表示,城市里年轻人居多,本身就对腊八节不够了解,如果缺乏宣传,没有年轻人的继承,这个风俗习惯就真的要失传了。“其实,腊八粥也不必局限于哪几种食材,而重在用心熬粥用心品味”。

  在长沙,早先流传有谚语:送信儿的“腊八粥”,要命儿的“打打糖”。当代的白领,已听不懂了。腊八粥送信儿比喻春节将至,“打打糖”则是祭灶王爷的必需供品,过去,腊月二十三是要祭灶的。现在,腊月二十三,还有谁祭灶吗?一年到头吃惯了巧克力的孩子们,不知“打打糖”为何物,更不知“灶王爷”是谁。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认为自家精装修的厨房里,会有一个“灶王爷”的存在?

  喻立新说,现在已经有很多传统节日失传了,如阴历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二月二,龙抬头”是春龙节,阴历二月十五为花朝节,阴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禊日,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以及春秋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社日”,唐朝诗人张演《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相对于传统节日活动的萎靡不振,近年来,“洋节”却有如“滔滔江水”所向披靡,年轻人心目中,“洋节”地位颇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众多“洋节”在长沙大行其道,但这些西方节日原有的意义已被年轻人曲解,变成了“疯狂聚会”、“狂欢的盛宴”。

  有市民不无担忧地说,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又一年的漠视中被淡化了,而对西方节日却大肆炒作,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家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宣传的问题了。青少年从小就受到这样的熏陶,当他们长大成人之后,还会有多少传统节日习俗被记得呢?

  长沙人应该率先“玩转”传统节日

  “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花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陈娭毑至今还能背得出这首童谣。不过,这首童谣里除了岁末大扫除和大年初一“扭一扭”因“三十儿晚上闹一宿”的不适身体外,说的大都是吃。

  吃的习俗,多多益善,增添了流水般的日常生活的情调,使无趣的日子变得有趣。新鲜的食物,因为古老的习俗而沾染上几分历史感、文化味,乃至神圣性。“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如果剔除了饮食文化,多多少少会显得苍白、无趣。

  “传统节日总是围绕着吃。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人们只注重吃,把传统节日的精神内容给丢了。”喻立新说,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

  除了围绕着吃外,传统节日强调团圆。“聚在一起做什么?无外乎就是打麻将、吃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麻将成为一些人过年过节的“主角”。

  与此同时,过年过节时也都有一定的安排。像过年,要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走亲访友,久而久之有的已变成一种固定的应酬,不管喜欢不喜欢都要做,甚至许多的内容带有了更为复杂的背景,“时不时就会有亲朋好友问你谈爱没有?现在一个月的收入是多少等等这些问题,叫人高兴之外并不轻松”。

  “洋节”的迅速涌进与“生根发芽”,确实离不开西方成熟商业体系对节日成功的商业化,更深层次原因恐怕还在于,除圣诞等少数几个“洋节”外,许多“洋节”相对更具私人化,比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之类,而我国传统节日的许多活动往往带有很浓重的群众色彩,一个人一个家庭往往“玩”不转,比如耍龙灯赛龙舟。在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今天,这无疑给传统节日的传统失传带来了一个大难题。

  喻立新认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洋节”的流行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的体现,对于“洋节”所代表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但另一方面,国人也要捍卫和守护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要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从而更好地完成民族文化的过渡和传承。”

  长沙是个习惯热闹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娱乐精神的城市。比如过年,长沙新年第一天最热闹的地方就是祈福会、灯会、庙会和焰火晚会。“长沙人应该率先从传统节日的繁琐程式中解放出来,‘玩转’传统节日,使传统节日过得既不失传统,又风趣、韵味。”喻立新说。记者 范亚湘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