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4岁泥塑匠人谈泥塑技艺:不能让孩子们糊口(图)

2015年02月06日 11:36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参与互动()

给泥塑施彩绘

  明朝后期至清朝年间的归化城,曾有“召城”之称,这是因为当时这里先后建立了不少召庙,民间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可见当时归化城召庙之多。那么,召庙和今天讲到的银家泥塑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凡是有召庙的地方,肯定有塑像,其中,泥塑最为普遍。今年64岁的银吉成老人就是一位老泥塑匠人。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张艳

  祖上原是山西匠人

  银吉成老人的祖上原是山西匠人,他们是走西口来到当时的归化城。银吉成老人听他的爷爷说过家里的历史:“200年前,我家从山西过来,当时祖上手里就有一点做泥塑的手艺,但是不精,一起过来的还有一些毡匠、毛毛匠。祖上老人当时来到归化城主要是帮助寺庙里的师傅们做泥塑,人家做,祖上老人就给大师傅担水、和泥、做架子等等,做些打下手的活,只要饿不死寺庙里什么活都做,慢慢地,做得多了,他们也就自己能单独做塑像了。”

  之后,银吉成老人的祖上自己开始到内蒙古各地揽活,他们辗转定居到了四子王旗,直到一次瘟疫,实在活不下去了,银吉成祖上老人又开始了四处飘零的帮工生活,直至定居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三应窑村,他们就再也没有搬迁。银吉成老人就出生在这个地方。“祖上老人总觉得这是一项手艺,能靠它吃饭养家,于是几代人下来,他们都没有扔掉制作泥塑这门手艺,直至今日。”银吉成老人说。

  当时做泥塑的情景

  银吉成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他的爷爷银兰锁很喜欢和他说一些家里的故事。银吉成的爷爷银兰锁小时候经常和他的父辈到召庙里帮工,他的工作就是和泥,和泥用的土是五色土,红土占得多一些,因为这种土筋道,然后再配上沙子,沙子也不是普通的沙子,而是风吹起来的沙子,用无根水和,这无根水就是井里打出来的水,打的时候不能掉水滴,掉了就不是无根水了,然后再加上山里的泉水,他们认为,井里的水是碱性的,和泉水一中和,和起来的泥就不变形了,然后用绳子抽泥,使泥筋道,抽好泥后,老师傅开始搭木架子,往木架子粘泥,他们就用竹板子刮泥坯。粘泥的过程中再一层一层往上粘棉花。他们认为棉花是纯净洁白的,最适合往寺庙里的泥塑身上粘。

  “后来爷爷和我说,其实粘棉花一方面是为了结实,一方面是为了透气通风。”银吉成老人说。做好的塑像,召庙里面一般要往肚子里塞五色香、五色线,还有一些珍珠玛瑙等等。其中,五色香里包含了檀香、沉香、木香、安息香、苏合香、乳香、人参、高丽参等等珍贵药材,这些药材往往就通过泥塑往外散发香味,进去进香的人闻到这些香味,特别舒适,感觉神清气爽。

  跟着爷爷学做泥塑

  “解放后,爷爷再也没做泥塑,父亲也没有跟着继续学,但是爷爷总觉得这是一门手艺,是父辈传来吃饭的本事,就这样失传了太可惜,后来,爷爷就慢慢地教我。”银吉成说。

  银吉成小时候也就是捏一些小猫、小狗、小羊,刚开始捏这些小动物不知道比例,爷爷教他抓住小猫、小狗量尺寸,就这样,聪明的银吉成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

  银吉成19岁结婚,不喜欢干农活,就喜欢捏泥人,村里人说他“不着调”,说他都成了家的人了,不种地、不干活,光捏泥人,这叫什么事,就连妻子也不理解他。银吉成19岁成家后开始外出干泥塑活,曾跑过内蒙古的许多召庙,还到过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等地学习大型佛像泥塑、神像泥塑。20多年间,银吉成先后塑像300多尊,其中小的有一尺左右,大的有几丈,神态各异,形象逼真。银吉成跟着他自己的这一身手艺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小康生活还是达到了。现在人们开始重视文化了,银吉成的手艺被认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希望这项技艺能后继有人

  老人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有人能学习这门技艺。银吉成说:“只要有人愿意来学,我就免费教他们。不然这手艺就慢慢失传了。”

  老人有四个孩子,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四个孩子都能在老人制作泥塑的时候帮把手,但是谁都不能单独挑大梁。老人表示,这项技艺不能让孩子们吃饭糊口,虽然每年内蒙古地区用在召庙修缮或者是制作泥塑上的资金不下几百万,但是本地人能做的很少,召庙里的师傅只能请外地匠人,外地匠人首先人多,其次能做的多,所以,像银吉成这样的老艺人只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给外地人打工,或者是做一些零活、散活。说到这里,老人惋惜地叹了口气。但值得欣慰的是,去年,老人的手艺被列入了呼和浩特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