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50岁扬州五亭桥经8次大修 1910年曾现外国明信片

2015年02月09日 14:29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

  本报5日刊发报道《扬州五亭桥曾两度沦为“无亭桥”》,引起广泛关注。随着更多史料被挖掘,扬州文化学者李友仁认为,在建成的250年历史中,五亭桥曾经历过8次大修,最早的一次大修可能是在光绪中叶年间——1896年前后。

  白塔和五亭桥同修

  首次大修在1896年前后

  咸丰年间,五亭桥曾毁于战火。

  李友仁认为五亭桥在光绪年间大修,理由有三:

  其一,光绪年间,徐兆英在其诗作《出都留别乃秋四弟》的注释中明确写道:“近日扬州修葺园林,并重建莲性寺塔及五亭桥。”

  其二,咸丰年间,桥上的五个亭子曾荡然无存。如果没有重建,郁达夫1928年深秋游览瘦西湖时就不可能见到五亭桥上有“五个整齐金碧的亭子”。

  其三,1910年的一张外国明信片上有五亭桥的照片。乾隆二十二年(1757),五亭桥初建成时,桥上五亭皆为圆亭,为圆攒尖顶式。而明信片上,桥上的五亭为四角攒尖顶式。可见已重建过。

  五亭桥在光绪年间重建,可具体是哪个年份呢?李友仁在徐兆英诗作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信息:白塔和五亭桥的修建是同期进行的。如果能找到白塔的修建年份,就能查出五亭桥的修建年份。

  扬州人王振世在《扬州揽胜录》中记载:“咸丰兵火,(莲性)寺毁。光绪中叶,初建山门一进,复建云山阁五楹,并重饰白塔。”由此可知,五亭桥的修建在光绪中叶。

  光绪皇帝于光绪元年(1875)登基,光绪三十四年(1908)驾崩,在位33年。光绪中叶,大致是1887年至1898年。由此可知,五亭桥首次修建早于1898年。

  晚清时期画家笔下的五亭桥,最靠近的为陈崇光于光绪二十年(1894)创作的《白塔秋光》。画中,五亭桥只有桥,没有亭。由此可知,五亭桥首次修建迟于1894年。

  由此可以推知:五亭桥首次修建应在1894年至1898年这五年间,亦即在1896年前后。五亭桥建成后共有八次大修,即1896年前后、1932年、1942年、1954年、1978年、1984年、1989年、2007年。

  毁于兵火或败于时光

  光绪之后又经历7次大修

  李友仁细致梳理了五亭桥其余七次修葺过程。

  1932年:桥上的五亭毁于兵火。1932年,当地人筹资9746元5角7分,耗时一年多时间重建。 仪征陈含光先生专门在桥中心修碑立记《重修莲花桥碑记》。扬州很多老人均见过此块石碑,上面记载了莲花桥(五亭桥又称莲花桥)重修的情况。

  1942年:当时的江都县长潘公宏器,重新对五亭桥进行修葺,五亭桥被装扮得金碧辉煌,十分华丽。五亭的四个檐角,均系以风铃,微风吹过铃声阵阵,清脆动听。

  1954年:解放后,由于桥基础下沉,石墙开裂导致木构架下沉,1954年由扬州建设科组织一次揭顶大修,采取桥箱出土,增加钢筋砼柱基,原木柱直径20厘米,因木柱开裂严重,为了加固和保护,采取了木柱外围加钉板条再粉水泥的做法,柱间坐凳是拆原城区内牌坊对开剖用,至今还留下榫眼痕迹,黄瓦改用原皇帝行宫的黄琉璃瓦。

  1978年:对五亭桥进行了一次屋面维修,屋顶换上了黄琉璃。

  1984年:由扬州市园林管理处牵头,扬州市市政工程处施工,用砼整浇加固已下沉的基础,用环氧树脂胶合石墙裂缝,同时更换黄色琉璃瓦。在宜兴建陶厂定制的琉璃瓦,原计划是与过去的琉璃瓦在色彩上一致,但由于烧制时厂方配方的出入,结果颜色没有以前皇家建筑琉璃瓦的厚重,反而使莲花桥益显轻灵秀美。

  1989年:市园林管理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由扬州市古典园林建设公司负责施工,对五亭桥进行了系统查勘、测绘和修缮。这次修缮整修了屋面,重做了宝顶,增加了莲花形石磉与石鼓。因1954年用竖向灰板条粉刷扩大柱径的修法,造成柱内水分不易散发,反而加速了木柱本身的腐烂,后采取“偷梁换柱”法更换28根柱子,柱子改为墩接“拼柱法”。

  2007年:以排除屋面险情隐患、恢复建筑原貌为主要目的,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通过保养维护更换屋面破损滑移的琉璃瓦,将水泥“寿”字脊换为砖细,同时去除屋面上的灯带及现代灯具。

  1932年招标重修

  六角形石碑记载修缮史

  据了解,从1757年五亭桥建造起,250年间,五亭桥先后经历了8次大修。据1979年的修葺工人回忆,在凫庄曾发掘出一块六角形的大石碑,上面零星记载了一些有关修缮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的重修采取招投标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参加投标的有扬州房五营造厂和镇江何元记营造厂,最终由后者中标。从史料照片可以看出,桥上五亭开始有连廊相接,外形与现在基本一致,但桥台比较厚重,亭柱过于纤细,有上浮下重之感。

  李友仁告诉记者,五亭桥的构思仿自北京北海金鳌玉桥和五龙亭,因此乾隆南巡到此曾评价它有北海琼岛春阴的意境。这座桥的创造性在于将桥、亭合二为一,形成亭桥;又将五亭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屋面。桥上五亭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与拱形桥身比例适当,配置和谐。桥下列四翼,桥身正侧共有15个桥孔。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称:“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滉漾。”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刚刚热播的《大清盐商》也讲到了修建五亭桥的故事。 关于五亭桥的造型设计,据政协文史委编印的《扬州瘦西湖》一书介绍,有几种说法。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著文认为,五亭桥是模仿北京北海大桥与五龙亭,因地方不够大,便将桥与亭合为一体,形成五亭桥。也有人认为,五亭桥的设计来自于北京景山上的五座亭子。在《大清盐商》第十六集中提及建造五亭桥之事,扬州八怪之一的郑冬心提出将五龙亭和十七孔桥拼在一起,不取其大,而取其精,汪朝宗连声称好,说“就叫五亭桥”。

  “由此可见,《大清盐商》艺术处理后,五亭桥的造型设计,既非模仿北京北海大桥与五龙亭,亦非来自于北京景山上的五座亭子,而是北京北海五龙亭和昆明湖清漪园十七孔桥的结合。”李友仁说。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