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古文教授为救动物耗尽家产 曾为毛泽东侍读学士

2015年02月11日 10:5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芦荻

  性别:女

  籍贯:湖南

  终年:86岁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身份: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终身荣誉会长,教授

  ■ 生平

  ●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抗美援朝期间,做起空军记者;

  ●1954年起,在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

  ●1975年,时为北京大学讲师的芦荻被聘为毛泽东的侍读学士;

  ●1992年,筹备创立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

  每只小狗,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你给它们一点点爱,它们给你的是整个生命。

  ——芦荻

  芦荻曾说,她生命的前60年,除了读书就是教书。“教室窗明几净,泡一杯清茶,我在讲台上或讲唐诗宋词,或剖析一部小说,意气风发,语酣意畅。”

  她曾是人大和北大德高望重的古典文学教授;44岁时成为毛泽东身边最后一个侍读学士,为因患眼疾无法读书的毛泽东讲读古籍4个月。

  但芦荻更出名的身份,是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这个于1992年由她一手筹备建立的“国字号”协会,如今已救助了数以千计的流浪猫、狗和鸟类等动物。

  为了动物救助,身体、钱财、房屋、学术……芦荻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屡吃官司。常年和几十条猫狗一起生活的她,成了“不修边幅,身躯佝偻,面容憔悴,拖着一条摔断的残腿,身上臭气烘烘的乡下老太太”。

  猫狗满屋,众人不解

  晚年芦荻记性很好,所收养救助过的每一只猫、狗的名字和故事,她都清楚记得。

  被割断了舌头的黑背狗运儿,连兽医都放弃了治疗,硬是被芦荻用奶瓶喂水救了回来;猕猴苍苍被发现时,正在官园市场的铁笼里被人不断用弹弓射击取乐,芦荻喝退虐猴者,打开铁笼的一刻,苍苍一下子蹿到她身上,紧紧抱住她……

  在她曾位于人民大学静园的家门口,经常是一开门,就会看到一个纸箱子,里面放着只奄奄一息的小动物。

  一名曾访问过芦荻的中华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回忆,她的家已经不像家了,更像一个小动物饲养室。“除了芦荻的书房和卧室,基本是猫狗的天下,它们任意进出,在床上打滚,东屋进,西屋出。”

  除了芦荻自己,也很少有人能忍受得了屋中因常年饲养猫狗猴子等动物产生的恶臭。因为太臭,芦荻睡觉时,也需要用被子蒙住头脸。

  因为收养这些动物,她曾一次又一次被邻居指责、谩骂。一个邻居曾站在窗外,骂了他们40分钟。

  朋友问芦荻:“骂你时,你怎么办?”“我沉默。”芦荻说,“我确实是影响了她,气味和叫声。我理解她的不理解,随着人们对生命认识加深,对动物了解增多,文明水平高了,有一天会理解我的。”

  因为家里太臭太吵,邻居们投诉不断,芦荻只好搬到子女为她买的新房,但她很快又成了“名人”。小区曾召集业主们开会协调芦老师的小动物问题,一开始业主们义愤填膺,坚决要求芦荻或小动物们撤走,但两个多小时后,这些业主们都哭了,被芦荻说哭了,再也不提赶她走了。

  为救动物,抵押房产

  芦荻向亲朋讲述走上动物救助之路的原因时说,1972年的一天,小儿子脸色煞白地跑回家,说有人在烧猫,一只惨叫的猫,被人用一根粗铁丝穿进两只耳朵,身上糊着泥,被人抬着搁火上烤……那场景深深烙在她的记忆里,并刺激着她从此不断地救下一只只猫狗。

  她曾经从餐馆的汤锅边救下过就要被剥皮的猫,从狗贩子的手里夺下过即将成为砧板上的肉的狗。但她也发现这种个体式的疲于奔跑的救助实在势单力薄,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芦荻开始筹划创办小动物保护协会。

  1992年,经芦荻多次呼吁并多处奔走,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终于在农业部和民政部批准下正式成立。更多的流浪动物得到救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治疗和喂养这些动物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协会收到的捐赠还远远不够。

  学生杨菊芳写文章回忆,为此,芦荻把自己和儿女从国外寄来的钱全花进去了。“她卖过家藏的善本书、母亲留给她的清代家具。但还是负了债。为此,她抵押了赖以栖身的住房。”

  在儿子刘恕眼里,母亲的性格很难与人相处,但对于小动物,既同情又固执。“做公益的好事,动物收养并不影响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刘恕说,但也会有影响,“小时候上学,同学们都说我身上的猫的味道特别大。”

  昔日教授,守护猫狗

  让孩子们心有不甘的是,成立协会后,芦荻和同事没什么交往了,也不怎么看书和研究学术了,“每天都是猫猫狗狗的乱事、烦事,坐不下来。”

  学生杨菊芳也和芦荻聊过类似的问题,“为这些小动物把写书耽误了,您不觉得可惜吗?”

  芦荻脸色变得忧伤,许久没有说话。再开口,已经转移了话题,“我的前60年生涯,除了念书就是教书。当年在讲台上,我或讲唐诗,或讲宋词,多么意气风发,语酣意畅。”

  而开始收养救助动物之后,芦荻“变成了一个乡下老太太,不修边幅,身躯佝偻,面容憔悴,拖着一条摔断的残腿,身上臭气烘烘。”

  “我有时靠着枕头流眼泪,这些小动物就一个个全傻了。元元和菲菲(流浪狗)会走到我的沙发床上来,把我的眼泪全舔干。这时候我就想:我不能抛弃它们,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有一点力量,一点办法,我还得为这些生命去挣扎。”芦荻曾说。

  从讲读古典文学的大学教授到终日救助猫狗的佝偻老人,芦荻的一生一直被讨论和评述。美国的媒体曾这样报道芦荻:“她救助动物的行为,是文明和进步的曙光。”

  新京报记者 石明磊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