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平江路最后棕绷匠生意太差想改行 已从艺25年(图)

2015年02月11日 11:03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

黄和福正在修理藤绷床

  “阿有坏阳伞、坏套鞋、坏棕绷修作!”这是不少苏州人儿时脑海中都有的记忆。在那个空调尚为“奢侈品”,席梦思还没普及的年代里,棕绷床上铺竹席,又有弹性又凉快,是许多家庭度夏的必备佳品。最多的时候,苏州城里有不下百家棕绷修理铺,现在已经只剩下两三家在勉强维持,黄和福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苏州平江路上最后的“棕绷匠”,3年前因为付不起房租,就和妻子把棕绷修理摊摆在了路边。最近城管过来告诉他,因为要整治,路边也不能摆了。因为实在难以为继,做了25年“棕绷匠”的黄和福已经考虑转行了,他说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保护,棕绷修理这门手艺可能会在10年内消失。蒋文龙 文/摄

  付不起房租,25年“棕绷匠”欲转行

  昨天早上,住在观前街附近的老吴来到平江路北段的石灰弄,想要找黄和福帮他修一下家里的棕绷床,却发现原先就摆在路边的棕绷修理摊不见了。他向旁边的店铺一打听,才知道因为城市整治的缘故,黄和福把摊子搬进了巷子深处的家里。

  黄和福是江西人,从10岁起就开始学做棕绷藤绷手艺,26岁时来到苏州,和妻子一起开起了属于自己的棕绷藤绷修理店,一干就是25年。“别看棕绷床很不起眼,但软硬适中,有弹性,睡着很舒服,有些人遇上搬迁很多东西都丢掉了,那张棕绷床却总是要带上的。”

  最多的时候,苏州城里有上百家棕绷修理铺。黄和福回忆,生意最好的时候,他的修理铺同时请了两三个师傅,依然是忙不过来。

  起初,黄和福的店铺开在平江路南段,七八年后,因为平江路要改造,他把店铺迁到了白塔东路上,在那里开了大约10年。后来房东把房子收回了,他又在平江路北段的石灰弄头找了一间门面,那时他们已请不起师傅。

  因为房租不断上涨,超出了黄和福能承受的范围,两年之后,他退掉了房子,在石灰弄头的路边搭起了一个小摊子,又坚持了3年时间,“一个月房租要六七千,我们两个人有时候还赚不到这么多,没办法,只能不租了。”

  最近,黄和福接到城管的通知,平江路边上不允许摆摊,搬走的最后期限是2月10日,也就是昨天。黄和福无奈地把摊子搬进了石灰弄里的住处。因为不太好找,他担心生意更难做,“再坚持一年看看吧,不行就转行。”

  没人愿学,这门手艺可能撑不了10年

  黄和福有个看上去旧旧的工具包,里面放着各式各样的棕绷修理工具,长长的竹钩藤钩,锋利的铁刀,前面尖尖的红木锥子,长成平头螺丝刀模样的木楔……他每天就是用这些工具,在密密麻麻的棕线前面重复着几乎一样的动作。

  “学棕绷修理特别需要耐心和细心,学会只需要花上半年时间,但要想学精,没有个三年五载是不够的。”说这句话的时候,黄和福的眼里突然闪过一丝光亮,嘴角也挂着手艺人特有的那种自豪和满足的浅笑。不过很快,光亮和浅笑都消失了,他又回到了尴尬的现实中:25年的修理生涯中,他还没有收过一个徒弟,“赚不到钱,又太辛苦,没人愿意学了。”

  随着绝大部分人家里的床都换成了席梦思,棕绷床的数量越来越少,再加上修补一次就能用上至少十多年,黄和福夫妇的生意只能用勉强维持来形容,“好的时候,我们两个人一个月加起来能赚个五六千块,比到工厂打工强不了多少,再想租个门面已经不太可能了。”

  现在,黄和福已经是平江路上最后的棕绷匠人,而据他介绍,目前整个苏州市区也只剩下两三家棕绷修理铺。黄和福说,自己几年前就考虑过放弃这个行业,随便做点什么都好,但是“干了一辈子,总归有点感情”。

  黄和福希望棕绷修理手艺能够申报成为地方的“非遗”项目,并且可以得到相关的政府部门政策扶持,“要是没有政府的支持,估计最多10年,这门手艺就会在苏州消失了。”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