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1岁老人30年拍百幅老照片 为拍照划26道伤口(图)

2015年02月16日 10:21 来源:重庆商报  参与互动()

昨日,江北区,黄方明展示其在37年前拍摄的照片。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昔日的东风造船厂 黄方明 摄

江北大教堂 黄方明 摄

  商报首席记者 黄平

  最近30多年来,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我们熟知的老城逐渐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代替,曾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那些老宅屋、老厂房、老街景等,也与我们渐行渐远。然而,61岁的黄方明却用相机记录下这些变化,并将这些老记忆“留下来”。昨日,在江北五里店一个广场,黄方明以《随忆》为题,展出了自己30多年来拍摄的100多幅带“老”字号的照片,供市民免费欣观赏。

  现场 老人广场展出百余张老照片

  今年61岁的黄方明,家住江北五里店团结新村,退休前从事机修工作,自上世纪70年代起喜欢上摄影并一直坚持拍摄。

  昨天,江北五里店长安公司广场,黄方明悬挂出100余幅照片,让过往市民免费欣赏。记者发现,这些照片大多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有部分是几年前拍摄的,内容大都是老宅屋、老厂房和老街等,比如“南岸弹子石正街”、“五一路老火锅”、“石板坡老民居”,以及“重庆十八梯全景”等。

  在这些照片中,记者看到重庆的变化。比如十八梯,先前都是一片低矮的旧居,如今早已旧貌换新颜;而唐家沱一带,以前是光秃秃一片,现在则是高楼大厦一片。

  展览吸引不少过往市民驻足观看。家住附近的七旬翁原木纯告诉记者,这些照片真实地再现了主城3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还赞叹黄方明是历史的记录者。

  幕后 为拍唐家沱全景身上划出26道口子

  30多年来,黄方明使用过的相机有5个,其中第一个是“东方”135相机,“当时它的售价是160多元,我那时的工资一个月才40多元,我省吃俭用4个多月买来的。”

  记者发现,在展出的100余幅作品中,《十送红军》剧照格外引人注目。黄方明介绍,这是他拍摄的距今最久远的一幅照片,那是1978年长安厂在红五月歌咏比赛排练现场,11名女演员穿着洁白的演出服正在排练,当时他就用“东方”135相机将这一幕抓拍了下来。

  说起展出的那幅“唐家沱全景”,黄方明回忆道,2009年8月的一天下午,他穿着短裤、背着摄影器材到南山上拍对面的唐家沱全景。“找了好几个拍摄机位都发现不合适,我就一直找,还在两米多高的茅草丛里爬。”黄方明说,当天他拍摄完毕后下山时,却在树林里迷了路,“东闯西突后,突然一条乌梢蛇从树上落下掉在我背上,我吓得跳了起来,还好蛇从背上掉下来窜进树林中消失了。”

  黄方明儿子说,父亲那天归来时,身上被茅草和树枝划出了26个血口子。

  黄方明告诉记者,在抓拍照片的同时,他还对老街的古建筑、古民居用摄像机进行了实景拍摄,记录下了旧城老街的原始面貌。

  初衷 想原汁原味记录历史原貌和变迁

  谈及拍摄的初衷,黄方明称就是想原汁原味地记录历史原貌,让世人了解主城的变迁。黄方明称,这些年来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拍照,30多年间拍了数千张照片,前不久他经过精心挑选,选出其中100余幅,以《随忆》为题将它展示出来。

  如今,退休后的黄方明,依然经常背着摄影器材到主城各地,寻找着带“老”字号的摄影目标,不断用镜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