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3岁脑瘫诗坚持诗歌梦10年 已编印两本诗歌选集

2015年03月09日 15:16 来源:现代金报  参与互动()

  “我想用我的笔勾画出我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今年1月份,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作在网络和微信上广为流传,其作者湖北诗人余秀华,因为脑瘫患者和农村妇女的身份与诗歌写作结合在了一起,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她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一时间火遍了大江南北。

  而在杭州市富阳区永昌镇,也有这么一位脑瘫诗人,他白天在胶鞋厂上班,晚上坚持诗歌创作,近10年的时间里,他写了上万首诗,并已编印了两本诗歌选集。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这位徜徉在诗歌世界里的年轻小伙——春江诗社的社长“冰清”,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通讯员 徐时松 记者 陆冠均

  生活不易 患有脑瘫、中考落榜,是诗歌给了他力量

  这位年轻诗人名叫应涛,出生于1993年,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他的父母都以务农为业,平时也在永昌镇制鞋厂上班。“母亲生我时,由于难产导致我脑部缺氧,对我来说,说话和走路都成为一种困难。我走路时脚经常会绊到自己,偶尔一颗小石子都会让我担心。”

  脑瘫给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这个时候,应涛渐渐喜欢上了静谧又优美的诗歌,“2004年的时候我尝试模仿学习古诗,2005年又接触现代诗,到了2006年,那时我以为上不了初中,就开始自己写诗,还是以模仿为主。”2009年,应涛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落榜令他心情沮丧,更加感觉世界是灰蒙一片,唯有诗歌能给他力量,并让他找到生存下去的勇气。

  对于写诗,应涛的父母最初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去写诗“徒增笑话”,应该把精力放到现实中来,一个患有脑瘫的残疾人,还是脚踏实地地活在当下,不要沉迷在缥缈的诗歌中为好。“这一点我没听从父母的想法,我觉得活在有诗歌的日子里,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应涛坦言,自己会写诗,可以在难过时抒发自己的郁闷,在开心时告诉全世界他的快乐。

  “工读”两不误 白天上班晚上创作,已编印两本诗歌选集

  2009年下半年,初中毕业的应涛由于找不到工作,便在家里一边看书,一边照顾年迈的奶奶,直到2010年奶奶病重离世。伤心欲绝的应涛,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老人家深深的思念——“那位老人已不在人间/我已成人/而你,你被岁月/丢弃在哪里”。

  除了类似这些感恩亲情的作品,应涛也有不少表达对生活和爱情美好期望的诗歌,“若今生/无缘和你相见/来世,我愿/做你的床/愿你每天/进入甜美的梦乡”。应涛说,诗歌,就是他那片心海中的梦中情人。

  2011年5月,应涛进入永昌镇吉雅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工作。

  工作对应涛的改变不小,他觉得,自己不再依靠父母了,也能自食其力了,“这里给了我更好的创作环境,我能更加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工作之后,应涛白天上班,晚上看书学习,“像是《古文观止》、《徐志摩诗集》、易中天的书等等,我都看。”

  读书之余,应涛依然坚持写诗,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写过上万首诗歌。2012年年初,应涛编印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冰清情诗集》,获得了不少好评;今年2月份,在富阳区文联帮助下,应涛又编印了名为《阳光下》的诗歌自选集。

  内心愿景 “我想用我的笔勾画出我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前几年,应涛认识了四川省残疾人作家陈媛,她也是脑瘫,与自己的经历相似。在《拥抱未来》一诗中,他写道:“文字,成了我们/最贴心的朋友/对以前的苦难/我们擦干泪/在纯洁的天空中/写下:拥抱未来//我们,曾经被人/遗弃在马路边/曾经被人/讥讽着,嘲笑着/曾经被同龄孩子/折磨过,欺负过//从我们拿起笔的那刻/做一个全新的自己/忘了伤痛,忘了过去/那刻,就是我们的起点/一路有靓丽的风光/我们要有勇气/超越自己”。

  应涛告诉记者,像他和陈媛等等这样的作者,说话并不容易,但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别人可能一下子看不懂我的诗歌,只有拥有类似经历的人,才能够体会我的感受。”

  最后,这位23岁的年轻诗人诉说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其实我写诗,是想证明我们残疾人特别像我们脑瘫的患儿不必自卑,因为上苍给了我们残疾的身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有一句话叫上苍给你关闭了一扇门,必定给你开启另外一扇窗,我想用我的笔勾画出我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就是这么简单。”

  记者手记

  一个心知感恩的有情人

  “我可以叫你哥哥吗?”还没有说上三句话,记者便被小伙子的礼貌和亲切小小震动了一下,面对他的这个并不复杂的问题,我在同意之余,也感到自己只心系采访的态度多少有些许突兀和生硬。

  与自己平常交流的人相比,应涛说起话来相当不容易,不仅语速慢,发音也不算清晰,但这并不妨碍他表达对生活、对诗歌的热爱。在聊到自己写诗时,应涛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从诗歌本身,再谈到和诗相关的其他事情,父母、奶奶、外公,再到班主任等其他人,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心知感恩的有情人。

  在分享了几首关于缅怀他奶奶和爷爷的诗后,应涛又说了句“对不起哥哥,给你看了那么多伤心的诗歌。”我惊讶于他心里的细腻,当然还有一些腼腆,这又多给了我一份触动。

  粗看应涛的诗歌,感觉有些青涩和稚嫩,可从诗歌的字里行间以及应涛的言语中,我却能看到一股倔强的力量,它在顽强地成长,前路或许艰辛,这股力量可以支持他不断前进。在与诗歌同行的路上,祝愿他走得更远。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