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朝“驴友”创作《西湖风景画册》将展 共22页

2015年03月11日 14:3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从明天起到4月12日,一批来自四川博物院的明清书画精品将在浙江美术馆展出。

  昨天凌晨,这批珍贵的展品已经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到杭州。四川博物院和浙江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记录每一张画面上已存的折痕和斑点,等到展出完毕还要再清点一遍,完璧归赵。

  如此隆重的原因,是即将亮相的这套展品,都是国宝。

  这次的展览阵容非常强大,包括清初“四大僧人”中的三位:石涛、朱耷、弘仁,引领清初艺坛的“清六家”中的王翚(huī)、王原祁、恽寿平,浙派画家蓝瑛、陈老莲等等。

  而最让杭州观众亲切的,就是乾隆年间的一套《西湖风景画册》。200多年前的清朝“驴友”创作的金碧山水画(以泥金、石青和石绿主色调的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传说中的“西湖十八景”。

  石涛和朱耷

  大神级作品惊艳亮相

  在这次的明清书画精品展里,石涛和“八大山人”朱耷,这两位大神级的作品亮相,无疑是一大看点。

  石涛和朱耷,都是明朝皇室后裔,却生在清初。这样一个悲剧的时代和尴尬的身份,让他们最后都遁入空门,同时也造就了两个文人的精神气质。

  这次展出的是石涛创作于康熙甲子的一幅作品《幽溪垂钓图轴》,画面中有高山、房舍,茂密宏伟的山林里,一个老翁在其中独舟垂钓,题款:“极目皆雨,中林正晴,一木一石,迥殊恒境。境此中容谁?……”

  而八大山人的作品《古木苍鹰图》,比起石涛的作品要萧索得多,画中一道土坡寸草不生,一颗古木唯有几片枯叶稀稀拉拉地坠在枝头,在这么萧索凄凉的环境下,却有一苍鹰傲然独立在枝头,右脚腾空,作回视状,翻着白眼,神情冷峻,睥睨着人世,仿佛遗世独立于芸芸众生之外。

  石涛和朱耷都是明末清初四大僧人之一,而四僧中的另一位弘仁,也有一幅作品《江干亭子图轴》在这次展览上亮相。

  四大僧人来了三位,再加上“清初六家”的作品,这个时代的文人画精品可真的是尽收眼底了。

  22页的《西湖风景画册》

  是清朝驴友最爱的明信片

  在中国画里,如果文人画属于高大上的精神领域的话,那么世俗画就是十分接地气、备受老百姓欢迎的东西了。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那时代的工笔世俗画,简直就是人肉照相机。

  在这次展览里,最让杭州老百姓觉得亲切的,应该是乾隆年间画家郁希范的这套22页的《西湖风景画册》了。

  18世纪的西湖长什么样?这套西湖风景画就是最好的参照。当年,这可是备受清朝驴友们喜欢的“明信片”。

  在“断桥残雪”一页中,作者题款:“乾隆辛酉仲春,客西湖摹古写十景于曲径花深处。”

  乾隆辛酉年,就是公元1741年,郁希范是一个远道而来的驴友,在旅游过程中画了这套画。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机,这么一笔一笔的工笔金碧山水画描摹出来的西湖十景,想来也是画得十分辛苦的。

  这套风景画里,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景点,例如苏堤春晓、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南屏晚钟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相对陌生的名字,例如“梅林归鹤”,实际上这就是现在的孤山放鹤亭,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地方;“凤岭松涛”,就是现在的万松岭,整个画面仙气十足,白云飘在山间,比现在的雾霾有意境多了;“天竺香市”,描绘了天竺山上香客满山的盛况。

  这些景点,其实都属于清雍正时期的“西湖十八景”。

  “郁希范这个画家,我们能找到的资料非常少,只知道他是江苏人,到杭州旅游时创作了这套作品。其实明清时代西湖的旅游业已经非常繁荣,像这样的西湖风景画册,作为旅游纪念品也是非常流行的,到现在传世的也很多。”浙江美术馆学术部吴涧风说。

  那这200年前的画家笔下的西湖,写实程度如何呢?

  “虽然这种世俗画已经相对比较写实,但是画家依然会依据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和想象力来创作,所以跟真实的景致还是会有很大的出入。”吴涧风说。

  其实这种“虚构”,从画面布局就能看得出来。每幅作品的空间视角都非常庞大,好像坐在飞机上航拍的效果。200多年前哪来的飞机呢?当然是画家脑补的了。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