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影《巴彦岱》新疆首映:讲述超越民族的“真善美”

2015年04月10日 22: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10日电 (记者 孙亭文)一部旨在“走进维吾尔族人的心灵世界”,讲述超越民族“真善美”的电影《巴彦岱》10日晚在乌鲁木齐举行新疆首映式。

  电影《巴彦岱》以中国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村工作生活为背景拍摄,影片主人公被称为“老王”,讲述“老王”下放巴彦岱村劳动期间,与当地维吾尔族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学习维吾尔语,涉猎维吾尔文化,当地村民包容老王,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故事,形成了“超越民族的友谊”。

  现实生活中,王蒙正是因发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才被划为“右派”,从而远赴新疆“劳动锻炼”,一待就是16年,其中7年是在巴彦岱。去年12月,王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观看完影片后曾感慨:“影片表现那时我与维吾尔族农民的那种相濡以沫的感情,让人感想很多。这是一种超越民族的真善美”。

  巴彦岱是蒙古语,意为“富饶之地”。影片导演董玲认为,《巴彦岱》并非王蒙的传记片,而是以他在新疆的岁月为背景,表现维吾尔族人的生存方式、民族性格,以及他们与汉族之间的相互影响。

  该片出品人、总制片人李德华说:“影片展现的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和当下新疆极端宗教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今天的新疆意义重大。”

  “影片中男主人公是老王,但影片重在讲述和展现的是维吾尔族人,意欲探寻和试图建立当下汉维两个民族间和谐的族际关系。”李德华认为,“影片中所呈现的一种生活状态,就是维吾尔族人淳朴的一面,善良的一面,智慧的一面,相互支持的一面,这是我们想表达的。”

  新疆文联理研室副研究员赛娜·伊尔斯拜克认为,影片《巴彦岱》为还原时代而努力,将浓烈化作平淡,试图让形式为内容服务,创造出本真的生活质感。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电影画面、民族音乐等讲述那个时代,让人感动落泪的同时,也让人感到温暖,是部治愈系电影。

  电影《巴彦岱》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宣传部、伊宁市委、市人民政府、北京南海影业公司、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等联合拍摄,由国内著名导演董玲执导,著名演员王洛勇担纲,已于2014年12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