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红色景区“鬼子兵”:被游客扔鞋后只能接着演(图)

2015年04月16日 13:50 来源:楚天金报  参与互动()

  楚天金报讯

  图为:红色景区里的“鬼子兵”

  图为:杨磊在用彩笔为自己画胡子

  图为: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会向大家鞠躬致谢

  很少有人知道,在山西武乡有一群草根演员,他们没有雷人的台词,没有炫目的绝世神功,却也让观众为之落泪。因为演出逼真,“鬼子”和“翻译”甚至会遭到游客殴打。记者日前走近他们,解读“鬼子”演员的双面人生。

  27岁的杨磊,在山西武乡县八路军文化园景区里的情景剧中演“鬼子军官”或“伪军队长”。无论角色如何变,剧情均以其被击毙而结尾。每到周末或旅游黄金周,演出频次翻番,他这几天平均每天要“死”三四次。

  ■经历

  演四年“鬼子”“死”6000次

  作为四川一家公司的签约演员和剧组负责人,专演“鬼子”的杨磊掐指一算,演四年“鬼子”他“死”了6000次。

  杨磊是典型的四川人,小个,略胖。2011年从四川传媒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他以签约演员的身份来到武乡。他至今还记得,当年8月15日,以他饰演的“鬼子军官”为反派主角的《反扫荡》在一场大雨中首度开演。

  这场长约20分钟的情景剧,以1943年5月八路军在武乡粉碎日军的扫荡行动为背景而改编:一支日军侵占了原本安宁的小镇,八路军侦察员从其驻地窃取了情报,两名日军在追击途中被杀。“鬼子军官”遂抓捕了全镇所有百姓质问,一名地下党员为掩护人群中的侦察员而牺牲。“鬼子军官”恼羞成怒,下令枪杀百姓。危急之时,八路军四下杀出将日军歼灭。

  为尽可能模拟真实,演出中,“鬼子”身着黄色军装,头戴“屁帘帽”。杨磊则在身着军装的同时还蹬一双黑色高筒皮靴,戴着白手套,腰别手枪,手按佩刀。演出枪械也都采用无弹头的电子火药枪,一扣扳机,一股青烟从枪口迅速喷出。结合外场的枪声配音、墙壁上的弹着点爆破效果和中弹者口中和身上的血包,令人难辨真假。就连卖烧饼的路人甲,也在走场时不忘将烤炉上的烧饼来回翻转,情节极为细腻。

  ■敬业

  被游客扔鞋后只能接着演

  但演“鬼子军官”并非杨磊最初的理想。他渴望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增肥,是他为适应角色所做的另一件事。刚来景区时,体重160斤的杨磊仍感觉撑不起“鬼子军官”的气场。为此他没少吃夜宵,身高不足170厘米的他一度增肥至180斤。尽管妻子一直让他减肥,但他依然试图维持170斤的体重,“我并不是好吃,只是觉得需要这个体重”。

  一次,在拍摄《反扫荡》时——杨磊扮演的“鬼子”在质问谁是八路时,把军刀使劲按在一名百姓的肩膀上,对方则徒手握住刀刃,鲜血直淌。

  突然,一个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或者皮鞋,从三米来高的看台飞入场中,正中杨磊头部。观众间随之爆出“打倒小日本”的呼声——这样的遭遇曾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发生。头部遭击,疼痛不言而喻,但杨磊只能接着演下去。

  据八路军文化园工作人员陈凤枝介绍,除了老人因演出而激动落泪之外,游客因观看演出变得愤慨,继而殴打“鬼子军官”和“翻译”的事也时有发生。杨磊回忆,2012年夏天,两名男游客在谢幕时拽住了杨磊和“翻译官”,五六名游客嚷嚷着要“打汉奸”,幸亏被保安及时拦住,事态才未恶化。杨磊对此选择逆来顺受:“如果我们演得不逼真,观众也不会扔我们,我想这对自己也是一种肯定吧。”

  ■感悟

  觉得《喜剧之王》主角就是自己

  演“鬼子军官”四年,杨磊穿坏了15双皮靴,磨破了上百双袜子和四套“鬼子”军装。“演鬼子军官久了,就很难跳出现在这个人物,感觉演什么都带有这个范。”杨磊说,直到现在他仍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诠释“鬼子军官”这一角色,“剧目是死的,角色是活的;场景是死的,人是活的”。

  杨磊介绍,在参演的46名演员中,只有22人是专业出身。作为演出团的团长,他希望用这股认真劲,去感染身边的其他演员,再让演员去打动观众。

  从业后,杨磊曾完整地看过电影《喜剧之王》。片中周星驰饰演的伊天仇为追求演艺事业所经历的坎坷让他落泪。他觉得片中的伊天仇就是自己和那些漂泊在北京和横店的朋友,“我的朋友可能比伊天仇还惨,一个演员想得到导演的认可,太难了。”

  如今杨磊已是一个16个月女童的父亲,家庭的责任让他放弃了一度想要外出寻梦的想法。何况,他的演出已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走在武乡当地,他偶尔也会被路人认出。

  对于将来如何向女儿解释自己以饰演“鬼子军官”为生,杨磊迟疑了一下:“还是要换个形式来讲。”

  (据《法制晚报》报道)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