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路军邓华支队曾进驻斋堂 开辟平西根据地(图)

2015年04月27日 07:5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八路军宋邓支队司令部旧址”已全部翻新,只有破旧木门还保留70多年前的样子。

  斋堂镇革命遗址众多,被称为北京的“老八区”。1938年3月,八路军邓华支队进驻斋堂,成立了平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宛平县抗日人民民主政府,不久,宛平根据地——北平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在斋堂很快形成。至今,斋堂镇西还保留着挺进军司令部遗址。

  “宋邓支队司令部”刻于斯记于此

  沿着109国道,向西蜿蜒百余公里,便是斋堂镇,午后的街道,行人稀少。在镇西的一座院落里,一块写有“八路军宋邓支队司令部旧址”的石牌连接着如今的平静与往昔的峥嵘。当地人都知道这原来叫聂家大院,几经变迁,如今已属于多户人家。

  4月25日下午,看到记者前来,大院主人之一乔大姐热情将记者迎进了屋,“我知道邓华。”

  乔大姐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她买下这个院落的一部分,除了门口的那块“八路军宋邓支队司令部旧址”石牌和大门,已经没有任何和历史有关的东西了。去年翻修,她干脆就把石牌从大门旁移嵌进墙里。

  村里的老人史德原今年63岁,1938年邓华支队开进斋堂的时候,他的大爷史耀庭便是见证者之一。

  “听我大爷讲,他们来的时候人不多,而且都穿着冬衣。天气逐渐炎热,村民还组织起来,为邓华的军队赶制夏用军服。”

  开辟平西根据地 东斋堂建县政府

  根据门头沟文联民俗协会编著的《西斋堂》一书,当时邓华闲暇之余经常和一些来司令部帮忙的村民聊家常,史耀庭当时30岁出头,也是其中之一,被称为是邓华的知心朋友。

  邓华支队之所以来斋堂,是当时中央提出要在冀察边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需求。邓华的司令部设在西斋堂村中的聂家大院。乔大姐指着大院北屋说,听斋堂老人们讲,邓华和他夫人就住在其中一间。东屋是厨房,司令部在中院的北屋和南屋,其他屋子住着其他领导人和警卫。

  乔大姐转述村里老人的说法,支队离开后,大院被日本人一把火烧掉,如今的面貌都是重修的。

  邓华支队到来后,协助地方在东斋堂建立了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并率部队主力寻找战机,打击日寇。

  人物档案

  邓华(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原名邓多华,字实秋,湖南郴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率八路军邓华支队挺进门头沟斋堂川,协助建立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初步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与宋时轮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攻克延庆永宁、四海等地日伪据点,在怀柔沙峪痛击日军。

  本版采写/摄影 新京报记者 林野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