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后人忆张自忠:两胜日寇“钢军” 被称“活关公”

2015年05月04日 13:48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自忠小学的学生在将军铜像前举行纪念活动

  法制晚报讯(记者 马晓晴) 张自忠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在抗战时期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为纪念将军,北京的一条街道、一所小学以他的名字命名。

  70多年过去了,回顾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前后的历史细节,他率部多次痛击日寇的骄人战绩、“武官不惜死”的军人武德、尽忠爱国的牺牲精神,至今仍令人感动。

  探访 地铁站立铜像 故居办小学

  北京只有三处以现代人物姓名命名的街道,即东城区的张自忠路和西城区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这三位都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早年都是冯玉祥将军的部下。这三人于1934年随29军驻防平津地区后,都曾在北平居住过。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城区的张自忠路,这条路西起地安门东大街,东至东四十条路口,全长708米。2007年开通的地铁五号线,在这里设张自忠路站。站内有一尊将军的半身铜像,底座上刻着“民族英雄张自忠”。记者看到,很多乘客都会在铜像前留影,有家长还会为孩子讲述将军的抗日事迹。

  西城区府右街的自忠小学内,也有一尊将军的铜像。作为张自忠的故居,这里还是西城区文保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有介绍将军生平的展室。每年清明节,学校师生都会在展室前缅怀将军的英雄事迹。

  女儿叹相处太短 家中没留遗物

  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是自忠小学的名誉校长,今年已91岁高龄的她告诉记者,学校所在地曾是她和父亲居住过的地方。1937年抗战开始后,张廉云便和家人搬走了。

  1948年春,家人用张自忠的抚恤金及部分家财,开办了这所以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当时,这里的教师有不少是共产党员或进步群众,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保护。北平和平解放后,张自忠的胞弟张自明、女儿张廉云先后成为校长。

  “他跟我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了。”张廉云说,父亲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最让她遗憾的是,家中没有将军留下的遗物,“他所有的物品都在战争中遗失了”。记者看到,张家唯一和将军有关的物品,是记载着张自忠事迹的书籍。

  抗战 两胜日寇“钢军” 被称“活关公”

  说起父亲的抗战经历,张廉云提到了1938年的两次临沂战役,“那是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打的第一仗”。

  第一次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率59军一昼夜强行军180公里,驰援鲁南军事要地临沂。1938年3月14日凌晨,他指挥全军暗渡沂水,向日寇有“钢军”之名的第5师团发起攻击。战至16日,战区认为59军伤亡过重,建议撤退。但将军坚持作战,拼杀至17日凌晨4时,攻克日军全部主阵地。

  3月22日,59军奉令到达费县县城。第5师团听闻张自忠部被调走,向临沂发起第二次进攻。将军接令迅速回师,又在第二次临沂战役中取得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第5、第10两个师团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致使第10师团孤军深入,被李宗仁部围歼,从而取得台儿庄大捷。

  1938年10月,张自忠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后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将军率部先后取得鄂北大捷、襄东大捷,中国老百姓尊称他为“活关公”。

  殉国 被包围拒撤退 中枪后仍战斗

  1940年5月7日,张自忠率部奔赴襄河以东战场。他计划率2000余人截击日军,等主力部队38师、180师赶来后形成反包围,打一个歼灭战。

  但张自忠与日军接触上后,自己的援军没等来,日军的5000余名援军率先赶到。身边仅剩不到千人的张自忠被包围了,他被迫退入南瓜店。日军用飞机大炮将南瓜店轰成一片火海,部下劝张自忠西渡汉水或东撤大洪山,但均遭到拒绝。

  战至5月16日下午,部队伤亡殆尽,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但他卧倒在地仍坚持战斗。当天下午4时,将军壮烈殉国。

  祭奠 民众临危祭奠 国共两党悼念

  张自忠牺牲后,日军感佩其忠勇,列队脱帽向将军遗体敬军礼,盛殓后葬于土坡上。

  蒋介石得知张自忠殉国后,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将军遗体。5月18日上午,张自忠的遗体被运抵三十三集团军总部,将士们痛哭相迎。此后,将军灵柩被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数万民众闻讯前往祭奠,即便日军战机就在头顶盘旋,也无一人躲避逃散。

  5月28日上午,灵柩运至重庆。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要员肃立码头迎灵。当天下午,国民政府为张自忠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当年8月,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词。

  后事 家人捐抚恤金 用作纪念基金

  张自忠在5月7日赴河东战场的前一天晚上,亲笔给副手冯治安留下临阵遗嘱:“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

  张廉云告诉记者,当时她在上海《申报》上看到了张自忠阵亡的消息。“那年我只有17岁,根本不相信父亲死了,认为这一定是日本造的谣。”得知噩耗后不久,张自忠的夫人也病故了,“我当时真是悲痛欲绝。”张廉云说。

  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下葬仪式。蒋介石题词“勋烈常昭”,李宗仁题词“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1940年冬天,张廉云跟随叔叔张自明来到雨台山拜祭父亲。

  国民政府在抚恤方面“从优议恤”。张自忠胞弟张自明向家人提出,政府颁发的抚恤金后人决不能作为生活使用。

  家人将抚恤金和家中分出来的部分财产作为纪念基金,后来的自忠小学也是用这笔钱建成的。

  冯玉祥曾建议征集张自忠的资料汇编成书,日本投降后,这些资料被编为《张上将自忠纪念集》和《张上将自忠画传》。

  1944年,在冯玉祥的帮助下,张廉云从陕西武功县的西北农学院转到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继续念书。“每周日放假时,我就会步行几里地,去父亲的墓园看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张廉云得知后非常激动,她流着泪在心中默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我们胜利了!”

  文/记者 马晓晴

  资料及图片提供: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张自忠(1891—1940年)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国民革命军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校,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

  1914年投笔从戎,入冯玉祥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

  1938年任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1939年5月,以陆军中将加授上将衔。

  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