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助力“万里茶路”申报世界遗产 内蒙古能做啥?

2015年05月16日 13: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16日电 题:通讯:助力“万里茶路”申报世界遗产内蒙古能做啥?

  记者李爱平

  “助力‘万里茶路’申报世界遗产,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已致函‘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会组委会’,决定开展与此相关的多项文物保护工作。”王大方开门见山的给出了助力“万里茶路”申报世界遗产内蒙古能做啥的答案。

  作为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负责人,王大方16日说,在这件事情上,内蒙古政府相关部门事实上在年初即将此提上议事日程。

  “为加强内蒙古自治区‘万里茶路’沿线的文物调查、考古、宣传、协调工作,内蒙古人民政府在年初即把万里茶路内蒙古段的文物调查、文物保护、申遗基础工作,列为2015年以及今后几年全区文化文物的工作重点,予以部署安排。

  深谙该段历史的王大方说:“万里茶路与内蒙古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

  “万里茶路的起始时间发生在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的第三年(1692年),彼时彼得大帝派出了第一支商队来到了北京,该商队由莫斯科出发,经过一年跋涉,由西伯利亚经过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村,到齐齐哈尔,然后南下到达北京拜见了康熙皇帝。”王大方说,随着万里茶路的贸易带来的茶叶,使草原民族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可以说是茶叶与奶食的结合,成就了北方民族传统饮食。

  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追寻与编制内蒙古与“万里茶道”有关文物建筑已成为当地文物部门最重要的事情。

  记者获悉,为更好的推动该项工作,内蒙古近期将由当地文物保护中心在全区文物古建项目库中,选择与“万里茶路”沿线有关的城市、乡镇,具体为文物调查、考古工作,列出与“万里茶道”有关的文物建筑明细。包括:召庙、寺院、关帝庙、清真寺、公主府、衙署、商号、客栈、驿站、车站、长城、关隘、古道、旧街区、古民居、赛马场、博物馆等,为今后开展万里茶路内蒙古段的文物调查、文物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外,内蒙古计划重点开展对呼和浩特、包头旧城、阿拉善盟定远营古城、中蒙边境口岸二连浩特市“伊林驿站”,锡林郭勒盟多伦诺尔古城,乌兰察布隆盛庄等地茶叶集镇,开展茶叶之路文物古迹和文物遗产调查。

  王大方介绍说,在呼和浩特玉泉区,有大盛魁总号的店面、银库、商店、伙房等遗址。在包头市东河区拐子街有包头召,这是包头城内唯一的蒙古族召庙。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区东北9公里处,有伊林驿站遗,为“张库大道”(张家口--二连浩特-—大库伦)万里茶路上的一个重要遗存。他称,目前当地文物旅游部门在这里建成伊林驿站博物馆,专门展示万里茶路之路的历史。在锡林郭勒盟多伦诺尔古城,有与茶叶之路有关的山西会馆、关帝庙等文物古建筑。

  据悉,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计划通过调查、整理、研究后,把详细的调查成果向内蒙古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万里茶道申遗办报告。计划在2015年下半年,召开一次汇报研讨会,向有关领导、专家报告,并听取意见。

  记者了解到,在助力“万里茶路”申报世界遗产征程上,内蒙古当下已在部分领域中取得了突破。王大方透露说,近期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发现一首归化城(呼和浩特)大盛魁民谣,该民谣记录了大盛魁小号商人从福建武夷山买茶运到草原的过程,对于研究万里茶道和茶叶贸易的情况很有价值。

  资料显示,随着万里茶路的贸易带来的茶叶,茶叶与奶食成为北方草原民族的传统饮食,“宁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是万里茶道草原上的民谣。

  王大方透露,在归化城(呼和浩特)的晋商,以大盛魁商号最为有名,大盛魁采购茶叶时,由它设在武夷山的小号直接到产地采购。而内蒙古文物人员在今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发现有《驼倌叹十声》小调,则成为最重要的见证。

  据其介绍,进入内蒙古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的茶商在呼和浩特把茶叶再包装一次,然后用驼队装运茶叶箱子,向北穿越内蒙古、外蒙古中间的大戈壁,到达现在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清代的大库伦),由库伦往北走到达中俄边境的口岸城市--买卖城,今俄罗斯境内和它对应的城叫“恰克图”(蒙古语,意为“有茶叶的地方”),是俄罗斯、蒙古国之间的边境城。

  “这是中国、俄罗斯、蒙古国的商队共同开辟和见证了万里茶路。因此追寻并开展与此相关的多项文物保护工作意义甚为重大。”王大方这样告诉记者。(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