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古城镇保护专家阮仪三:守住眼皮底下的文化遗产

2015年05月16日 1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昆山5月16日电 (黄莹)“100条老街巷,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眼皮底下,不加保护,一不留神就没了”古城镇保护专家阮仪三聊及老街巷调研时痛心疾首地说,“我们有一百条现实的理由去拆除它,但有一条理由让我们守护它,它是我们的根”。

  16日,中国名镇名村论坛在“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举行,来自政界、学界的古镇保护专家学者围绕“呵护共同家园,留住美好记忆”古城镇保护主题展开深度研讨。

  “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村、古民居、古桥、古树留存着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生活哲学,伍子胥建苏州城也是象天法地,讲究天人合一的”阮仪三说,不能一看到古建筑就想着发展旅游,还要想想如何传承建筑的灵魂。不能做一些急功近利、与原文物历史文化内涵不符的“保护”。

  他举例有的地方为了吸引游客,建仿古门楼,结果建反了,反闹了笑话,“门楼是有教育和文化内涵的,是给住在里面的人看的”,所以一定要把过去和现在人们的生活场景保存好,不应进行仿古做作的粗俗干预,不能生造臆想,生搬硬造的假古董是无法激发人们共鸣,也构不成“乡愁”。

  针对近年来古镇千篇一律,商业味重的实际问题,阮仪三表示,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镇,可能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吴江的盛泽、震泽、湖州的乌镇、南浔以丝织业著名;松江的朱泾、枫泾、七宝是棉布加工中心;朱家角的米市;下沙、光福的刺绣业;善琏的制笔业;石门的榨油业;陈墓、干窑的砖瓦窑业……明清时期对于河流的疏浚,最终形成“三江五湖”为代表的江南太湖平原水网系统,密如蛛网的内河干支流给依水而立的是市镇经济带来水运便利,也使江南水乡古镇成为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聚居状态和经济网络节点。

  阮仪三呼吁古镇都要敢于摸索尝试,铭记保护的初衷,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中汲取精粹,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要避免走向过分符号化、消费化的虚无之地,这才是对历史、对先民的尊重。古镇的发展对于当下的新城镇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近来,各地拆除保护性建筑行为时有发生,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城镇风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国家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郑文良强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历史资源。目前全国有历史文化名镇252个,历史文化名村276个,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了抢救力度,加强对名镇名村的文化资源发掘和生态保护,加大监督力度,完善法规建设,大力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和参与性。

  已成功举办七届的中国名镇名村论坛,通过聚焦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30年来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国内外的专家和名城名镇名村代表共同参加,为中国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集思广益,从而推动中国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