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双方阵亡百万 德军元帅被活捉

2015年05月26日 08:40 来源:江南时报  参与互动()

  阳光下,巴普洛夫楼楼面那数不清的弹孔仿佛在诉说战争的惨烈。

  伏尔加河,连绵3700公里,分割了欧洲和亚洲。

  73年前,这条河流目睹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役。当时的人们从《新华日报》的报道中记住了这条河流旁的城市——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转折点之一,德国法西斯从此走向灭亡。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6个半月。苏军47.5万人牺牲,德军伤亡85万人。

  4月,新华报业全媒体采访小组横跨欧亚大陆,飞行7000公里,来到昔日的斯大林格勒,今天的伏尔加格勒,探寻人类历史上这场“最血腥战役”的秘密。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岗 蔡蕴琦 文 余萍 摄

  斯大林227号令的秘密:

  青年抱着“一步都不能退”的心情保卫祖国

  莫斯科时间4月22日,莫斯科红场,金色的阳光把身骑大马的朱可夫元帅雕像的脸部照得柔和而庄肃。一墙之隔的克里姆林宫门前,卫兵如白桦树一般笔挺。

  73年前,当国家面临最危难的时刻,从俄罗斯、乌克兰、基辅各地而来的士兵,聚集在红场,在他们的“战神”朱可夫元帅的指挥下,静静地等待斯大林最后的指示。

  “不准后退一步!”在红场参加列宁诞辰纪念的老兵佛拉基米尔仍然清晰地记得,莫斯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列维坦的洪亮声音,如同扔手榴弹一般扔出的每一个字,“是的,斯大林就是那么说的,我们退无可退,他要求我们不惜流血牺牲,顽强地坚守每块阵地,每寸领土,直到最后一息。”

  这份命令如今保存在档案部门,名为《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令》。在这份命令中,斯大林表示:“德国占领军正扑向斯大林格勒,冲向伏尔加河,妄图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库班河和北高加索,攫取那里的石油资源和粮食资源。敌人已经占领了伏罗希洛夫格勒、斯塔罗别尔斯克、罗素什……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不准后退一步!”

  俄罗斯汉学家、二战史研究专家胡维嘉认为,要打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之门,“不准后退一步”的227号令就是一把钥匙。

  朱可夫元帅曾说:“斯大林格勒只会在一种情况下沦陷,那就是我们的最后一名士兵倒下。”

  在莫斯科的一所公寓内,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主力战将、曾经兵临柏林城下的苏联62集团军司令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之孙——尼古拉·崔可夫仍然记得祖父在火炉边的谈话。祖父告诉他,在开拔前往斯大林格勒前一天,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宽大的办公室召见了崔可夫。

  “祖父只回答了斯大林一句话,如果不能战胜,我将不会再回到您的办公桌旁。”尼古拉·崔可夫告诉记者,与祖父一样,无数苏联热血青年就是抱着“一步都不能退”的心情,奔赴斯大林格勒。

  血与火的见证:

  整个斯大林格勒五年内寸草不生

  “你们到伏尔加格勒去寻找答案吧,但我更愿意叫他斯大林格勒。”崔可夫对我们说。

  夜晚,市中心的无名烈士墓前,摆满了人们自发敬奉的鲜花。

  伏尔加河畔的这座城市,曾经叫察里津,1925年,为歌颂领袖斯大林,改名斯大林格勒。1942年7月,纳粹德军攻打这座城市,因为希特勒认为,拿下这座用苏联领袖名字命名的城市,具有意识形态及宣传上的意义。

  1961年,斯大林的继任人赫鲁晓夫为反对斯大林,改名伏尔加格勒。 1942年已经远离了这座城市,但每年仍有6个节庆日,这座城市可以恢复昔日的名称:斯大林格勒。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博物馆里,有一份1942年8月26日萨拉耶夫、库兹尼佐夫和铁木辛哥共同发布的一号命令原件:“从1942年8月25日24点开始,斯大林格勒被宣布进入被围困状态。”

  历时半年的这场被称为“史上最血腥”的战役,究竟死了多少人?专家们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凿的答案。学者们从陆续公布的文件中,拼凑出了一个大概:苏军阵亡50万人,德军阵亡35万人,另外还有10万纳粹轴心国的盟军阵亡,最保守估计,交战双方阵亡将近一百万。

  战前,斯大林格勒有85万居民,战后一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斯大林格勒的85万居民中,只剩下了1500人。人们不知道,他们中有多少人是逃离了故土,又有多少人是死在了战火中。

  “我父亲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他曾是红十月工厂的工人,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时,他加入了苏军,担任机枪手;我叔叔是埋伏型的机动部队,就像电影中的狙击手瓦西里一样。”家乡就在斯大林格勒的尤里认为,俄罗斯的英雄城市很多,比如莫斯科、圣彼得堡,但斯大林格勒胜于一切。

  尤里感伤地说起:“红十月工厂的原油工厂被德军飞机轰炸,伏尔加河上一片火海,一天之内死了五到六万人。战争结束后,整个斯大林格勒五年内寸草不生。”

  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博物馆门口,1956年出生的塔吉杨娜·瓦西里叶黛娜一大早就从莫斯科郊外的坦波夫赶来,他的父亲今年101岁了,曾经参加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父亲侥幸活了下来,而她的叔叔和哥哥却长眠在了这块土地上,“我哥哥才16岁。”问及这场战役的惨状,瓦西里叶黛娜告诉我们,父亲从不曾在家人面前提及。

  巴普洛夫楼的坚守:

  严寒并不是德军失败的主因

  俄罗斯之行前,曾问过不少朋友,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为何会赢?大多数人的印象是,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德军败给了零下几十度的风雪天气,在缺衣少食的窘境中自我灭亡。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博物馆,记者见到另一番“残酷”。战争实景3D演示中,德军轰炸机从斯大林格勒上空扫过,进行地毯式轰炸,数千吨炸弹倾泻入斯大林格勒,城市很快变成一片废墟。在希特勒“迅速拿下斯大林格勒”的指令下,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苏联第62集团军与德军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巴普洛夫楼的争夺是战役的一个缩影。这幢4层的红砖小楼至今屹立在伏尔加河畔,楼身上数不清的弹孔。当时,苏军中尉巴普洛夫领兵20余人在此与德军展开了殊死对抗。巴普洛夫楼是附近的一个制高点,战略意义重要,明知必死无疑,巴普洛夫和士兵们依然坚守,击退了多过数倍的德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战争胜利后,这幢小楼以英雄巴普洛夫的名字命名。巴普洛夫本人在战争结束后,长期在这幢小楼里担任讲解员,直到去世。”在胡维嘉眼中,炮火中不倒的巴普洛夫楼是苏联民族灵魂的象征,是誓死抵抗外侵保卫家园的精神力量。

  战争从夏季持续到冬季,德军是败给了缺衣少食吗?胡维嘉的回答颇令人唏嘘,“德军不缺衣,战场上,失去主人的军服随处可见,过冬对于德军并不是难题。”

  保卢斯被活捉:

  中心商场只剩下一块纪念牌

  两军在城市的废墟瓦砾中混战了近两个月,德军第六集团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1942年11月11日,第六集团军总司令保卢斯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

  胡维嘉告诉记者,斯大林格勒的城市制高点——102米的马马耶夫岗在这次进攻中没能守住,苏军退守山脚下的拖拉机厂,但保卢斯错误地估计了这最后一小块土地的力量。“他没有及时电报希特勒,结果三天后被合拢了。”

  很快,在朱可夫元帅的指挥下,苏联军队3个方面均以斯大林格勒为中心发动了反攻。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专家陈仲丹教授对这场反攻有详细的描述:首先是西南方面军动用了3500门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猛轰,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步兵突入罗马尼亚盟军的阵地,接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也赶来合围。百万苏军对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形成了钳形的包围,33万德军成了瓮中之鳖。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晋升保卢斯为元帅,但就在这一天,苏军打到了保卢斯司令部的门口。

  莫斯科老兵协会主席伊万·斯罗海依少将透露了保卢斯被抓时的一个细节。1月31日,苏军士兵从一个地窖中抓到了保卢斯,“起初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士兵。这时,保卢斯自己表明了身份,他从口袋里掏出第六集团军司令的军官证,士兵们才把他送到长官面前。”

  在伏尔加格勒城市中心无名烈士墓对面的中心商场,红色砖混结构的建筑上,挂着一块纪念牌,上面写道:1943年1月31日德军第六野战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及其司令部人员在这座楼下的地下室被俘。

  翻开1943年2月4日的《新华日报》,3版头条《战史上空前成就斯城敌寇肃清》,而文中小标题上,写的正是活捉德军元帅保卢斯。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