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军曾在山东潍县建集中营 关押西方盟国侨民(图)

2015年06月01日 14:4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1945年,潍县集中营的部分亲历者在集中营前合影。(资料片)

  潍县集中营老照片。(资料片)

  潍县集中营的亲历者狄兰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国逃亡记》。          本报深度记者 刘志浩 摄

  战争让人无处可逃,但自由必将到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潍坊占领了美国人狄乐播创建的乐道院,改造成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关押西方盟国侨民的“集中营”之一,关押了包括英、美、法等国在内的2200多人。

  肉体可以被折磨,但意志不能被消灭。在这座被称为“潍县集中营”的监狱里,人们正是靠着顽强的毅力,才坚持到了最后。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灾难,通过生存在集中营里的外国人的遭遇,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硝烟弥漫,无人能独善其身。

  本报深度记者

  刘志浩 寇润涛      

  避难

  从1956年毕业分配到潍坊昌潍专区第一人民医院(现为潍坊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开始,夏宝枢就零星听说过一些当年被关押在这里的“洋鬼子”的故事。他没有想到,三四十年后,这段历史会被重新挖掘,成为这座城市难以磨灭的印记之一。

  彼时,每天按部就班工作的夏宝枢从后来盖起门诊楼的一片空地上经过,看到残存的带有外文字样的墓碑时,会偶尔闪过一些念头:“这里埋葬的到底是谁?”

  他只知道,这座医院是当年一个美国人创建教堂而建立的配套设施,与之相对的,还有距离医院不远的一所名为“广文”的学校。

  这个美国人叫狄乐播,1882年来华,在潍坊建立起一个叫做“乐道院”的场所,集教堂、医院、学校三位一体,用于传教、办学和治病救人。

  更多的历史背景,则要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

  学者陶飞亚和刘天路在《基督教与近代山东社会》中分析,当时教会发现,在直接布道之外,通过兴办教育、医疗等世俗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能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废科举、兴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之前,传教士兴办的教育机构几乎是内地人民了解、接触西学的唯一途径。”

  潍县乐道院的成立便有了特别的意义,事实上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据史料记载,1916年,乐道院成为战乱中潍县县城的避难所,其后当地人为了感激乐道院的救助,士绅们特制了一块“仁里德邻”的匾额,加上一份厚礼送到了乐道院。乐道院则把原来北大门上“乐道院”的旧匾取下挂在大门里面,将新匾挂在外面。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潍县,乐道院此后成为十里八乡最好的避难所。

  于1921年离世的狄乐播未曾想到,当初自己为了传教而设立的这片占地将近200亩的建筑群,会在1942年前后成为一座关押“自己人”的巨型监狱。

  拘禁

  战争爆发之前,远在北京的英国人狄兰已经隐约有了某种不好的预感。

  已过而立之年的狄兰当时是英美烟草公司驻张家口的经理人员。战争爆发后,他所在的公司很快受到了影响。

  “他可能一开始没怎么在意,毕竟他们属于中日意之外的第三国。”对狄兰这段经历有着长期研究的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校区纪委副书记崔书田说,进入抗战相持阶段,战争的消耗越来越大,日本人开始疯狂掠夺各种资源。

  崔书田所在的学校源自乐道院基督教医院护士学校。2009年该校筹建校史馆,当时负责整理校史资料的崔书田发现,校史上关于集中营的这段记载语焉不详,遍询之下,周围能讲清楚这段历史的人也寥寥无几。

  几经打听,他找到了青岛一位叫韩同文的老人,详细了解了这段历史。更让他意外的是,老人赠给他的一本书,成为之后几年崔书田在工作之余的另一项重要“业务”。

  狄兰1943年3月关入集中营,1944年6月逃出,1945年8月17日集中营解放,第二天他与恒安石便回到了集中营。大约9月份,他幸运地得到了一个军用飞机座位,离开了潍县乐道院,飞到了北平。1949年,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推出了全球首部日军关押盟国侨民状况的回忆录,即这本《CHINESE ESCAPADE》(《中国逃亡记》)。这是一本外国人亲眼见证中国人民受尽日本侵略者残酷压迫,中国各阶层在恶劣的环境下不屈不挠坚持抗战的历史纪实。”崔书田说。经过六年的努力,他已翻译完成此书,并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今年8月17日集中营解放7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

  根据书中记载,狄兰1941年初便被日本人以“黑市外汇交易”的名义拘禁,在被迫签署了“出让”公司的协议后,他才被日军放出。狄兰知道,日本人不会轻易放过他。“因为作为一个小小的销售经理,他签字出让公司,实际上产生不了法律上的效力。”崔书田说。

  1941年12月6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两天,他又被日军以设计绑架的方式在天津抓获,当夜从北平转道,押往张家口日军司令部监狱。

  当时北平城的同盟国公民中间,盛传外国人要被送到一个叫做“潍县”的地方,但当时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山东小县城的具体位置,也不知道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命运。

  不仅北平,华北所有城市中,但凡同盟国的公民都被日军拘禁起来。对此,日军给出的说法是,美日战事一开,美国囚禁了大量在美的日本籍公民(美国怀疑其中一些人从事间谍活动),日方此举系报复。

  无论如何,在战争机器面前,个人已经变得无比渺小。等待这些人的,就是那个叫做“潍县乐道院”的地方。

  抵抗

  太平洋战争一爆发,之前忌惮于美国军力对乐道院不敢轻举妄动的日本人,很快就将之占领,赶走其中的中国人,并着手进行改造。

  “1983年我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才开始真正接触跟乐道院有关的人和事。”5月27日上午,已经83岁高龄的潍坊市人民医院前院长夏宝枢说。

  根据当事人的讲述,日本宪兵在乐道院四周垒砌堡垒,围墙外架起了铁丝网,高墙上竖起电网,岗楼全部安装探照灯。荷枪实弹的日军看守,牵着军犬在院内不停地巡逻,“原先安静的乐土就这样瞬间变成了阴森恐怖的集中营。”

  在夏宝枢电脑里有一个20多G资料的文件夹,里面有跟乐道院相关的各种音频、视频及文字资料。

  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里面还有一篇名为《太阳下的长夜》的剧本,描绘了在被日本人拘禁期间,发生在这个巨型“监狱”中的各种故事。

  “80%以上内容都是真实可靠的。”对这个至今没能完成的剧本,夏宝枢不以为意,他最为看重的是一个名为“长夜人物背景”的文档,里面记录了这个剧本的框架,并对集中营中最重要的几十个人的身份及经历都做了详细介绍。

  其中就包括了狄兰,还包括后来曾担任驻华大使的恒安石、英国历史上首位奥运田径冠军利迪尔等名人。

  这个集中营与诸如奥斯维辛等承担着种族灭绝任务的集中营不同,它只是将欧美国家侨民拘禁于此,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故日本将这里称为“潍县敌国人集团生活所”。

  即便如此,对于那些并未遭受战争直接残害的外国人来说,集中营的生活令人无法忍受。

  狄兰曾在集中营先后担任过肉案的切肉工和北平厨房的帮厨及厨师,恶心、恐怖的景象令他终生难忘。在他的回忆录《中国逃亡记》中,他写到:案柜上爬满了蛆虫,日本人供应的所谓的“肉”上爬满了怎么赶也赶不走的产卵的苍蝇。想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约1800人,都要吃这些东西,狄兰说自己“怎么都忍受不下去了”。

  乐道院曾先后关押了中国北方2200多名在华外侨,其中包括从天津和烟台(芝罘)两所外侨学校送来的近500名儿童。

  侨民与外界的联络几乎隔断。二战后期,日军自身供应捉襟见肘,对侨民的食物提供更是日趋匮乏,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大人甚至将之前埋入地下的鸡蛋壳挖出,清洗干净,再碾碎加入食物。

  翻译完狄兰的《中国逃亡记》,崔书田分析,日军将这些外国侨民囚禁于此,一是为报复英美等敌对国家,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摧毁这些外国侨民的抵抗意志。

  但日军的这一目的并未达到。据记载,集中营的大人一直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基督教内地会以及烟台芝罘英文学校创始人英国牧师戴德生的孙女戴爱美曾作如此记述:“我们终能胜过一切,至少在清除臭虫、捕蝇捉鼠各方面的成绩是斐然的。星期六我们订之为‘大战臭虫日’,小刀和指甲是我们的利器,寻索所有的缝儿,不拘枕,毯,被单,或床铺,将虫和卵一齐杀掉。”

  正是靠着这样顽强的毅力,这里的人们坚持到了最后。

  逃亡

  在所有人最终走出集中营之前,狄兰和恒安石已经先行一步,他们比其他同伴更早地接触到了自由的空气。

  1944年6月的一个晚上,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利用日军换岗时按惯例接岗人员要先巡视一周的短短不到10分钟时间,狄兰和恒安石从西墙的一个小瞭望塔处,小心地爬过了高高的围墙,并在大个子汤米·韦德的帮助下,跳过了铁丝网,奔跑过坑洼地,过虞河至东岸的一处墓地,随即被接应他们的当地国民党地方武装的便衣人员接走。

  “狄兰他很有心机,到集中营一个月后,就在计划着往外出逃,并一直在观察着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人员。集中营内能够与外面接触的,只有日本人极不情愿但又没办法不保留下来的那些进来干苦力活的人。他先后利用过清理厕所的淘粪工、来营内挖地沟埋排污管道的苦力、当地邮局往里送信件的人等等。集中营上层,也就是管理委员会这一条渠道,也一直在运作着对外联络,并先后通过广文中学的老校长黄乐德、乐道院被占领之前一直在此负责总务行政的孙寄洲、乐道院东侧李家庄的承包集中营大粪清理的张兴泰父子及帮工刘相增,以及在乐道院近旁做洗衣工并与昌邑当地的抗日武装鲁苏战区游击第四纵队上层有着亲属关系的昌邑饮马镇杨家楼村的基督教徒杨瑞兰和其丈夫王绍文等。狄兰这边通过选定的一位在集中营做木工活的当地梨园村的木匠刘腾云跟外面保持着联络,并一直使用此人,直到他与恒安石逃到昌邑一年多后集中营解放的日子。”崔书田介绍说。

  “据狄兰回忆录,有一次,一位木工被发现带了写字的纸条,日本看守将其拖入看守房,当场打得昏死过去,从此再未见过此人。”崔书田说道。

  他们很快给英美领事馆写了密信,告知这批侨民在集中营内被拘押后的真实状况,并请求支援武器弹药,以保护集中营内的侨民,并用于这里地方武装的抗日活动。事实上,在此之前,外界对集中营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  

  此后,营内急需的食物和药品等,被想方设法送进了集中营,坚守在这里的人们,从此多了一分生的希望。

  1945年8月17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三天,一架美军轰炸机出现在了潍县乐道院上空,随后,七名全副武装的伞兵降落到乐道院北门的高粱田间,代号“鸭子行动”的救援行动就此展开。早已失去斗志的集中营日军主管伊佐以及所有日本看守垂头丧气地将集中营交给了救援人员。

  历经近三年的囚禁生活后,包括美英俄等20多个国家的1500多名侨民陆续以各种方式离开了乐道院。

  战争让人无处可逃,但自由必将到来。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