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谁拖了童话的后腿?出版者利欲熏心 作家自我复制

2015年06月09日 15:0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朱四倍

  随着亲子阅读、儿童阅读逐渐受到重视,国内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童书市场:电商平台童书销售火爆,童书博览会人气旺盛,立体图书等新颖童书类型相继吸引了读者视线……“现在国内童书创作的市场差不多还是停留在他们那个时候。”当记者问及国内原创儿童文学作家在郑渊洁、杨红樱等人之后是否出现“断层”时,海豚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相比于“家长更愿意买国外引进的绘本、童话书”,我们看到的尴尬是国内童话创作多年来进步不大,与家长、儿童的需要不甚合拍,不仅价格高,而且粗制滥造、跟风之作多,在牟利作为市场主导逻辑的前提下,甚至出现了一些“黄色”童话作品,更有假冒经典之名推出错误百出的童书。有的出版社打着儿童早期教育的幌子,随便拼凑了几部图书,或者干脆直接从国外引进几部过时的图书,通过宣传和鼓惑,诱导人们盲目购买。某出版社的“识字卡”总共100张卡片,汉语拼音标错了多处,而某教育出版社走“成年化”路线出版的“童话”中,丢字、错字、拼音标注错误现象随处可见,让许多家长不得不付出较高成本去选择国外原版童书。

  据报道,某出版社的“木偶奇遇”中居然附有“必备知识点模拟测试”,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总共一百分。这真让人哭笑不得,不知道是为了考试还是让孩子体验阅读的乐趣?这样的做法早已背离了为儿童提供精神营养的本意,也难怪被人嘲笑为“中国童话创作停留在郑渊洁时代”。这么多年了,进步实在有限,让人着急让人忧。如果创作者和出版者都只是看到了童书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光想着“分蛋糕”而不是提升品质品位,那么,再大的童话市场,也经不起如此的折腾吧?

  与“中国童话创作停留在郑渊洁时代” 直接相关的问题是:谁拖了童话的后腿?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曾指出,儿童出版的一个问题是门槛过低,“你都无法想象,对一个新手,某个出版社一下就能给他推出10本书”,“一个淘气包火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复制品,我觉得中国儿童作家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坚守自己的文学抱负与艺术尺度,不要为利益诱惑所动。”可以说,出版者的利欲熏心和精神堕落,作家自我的复制和低水平重复都是原因,如果说出版是高尚工作的话,那么,为儿童创作和出版图书,更是良心事业,任何侥幸和大意都是要不得的。出版家张静庐在《在出版界二十年》中主张:“钱是一切商业行为的总目标。然而,出版商人似乎还有比钱更重要的意义在这上面”,他更指出,“出版家的精神堕落,这趋势比以赚钱为目的更可怕、更可忧虑。”在笔者看来,出版社和创作者都应直面“中国童话创作停留在郑渊洁时代”的课题。

  童话创作应以精神食粮和文化产品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简单以销售数量作为评判,放弃操守和责任的童话,一开始就种下被淘汰的命运,也在直接拉低着我国童话创作的品质和水平。创造力匮乏和创新能力低下,功利和商业利益主导的童话出版,需要纠偏,对出版者、创作者来说,不能把童话出版、创作当做速食品、快餐品乃至是一次性消费品,必须把利益追求和品质提升、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文化之道,担当责任,才能跳出“中国童话创作停留在郑渊洁时代”的陷阱。如果说,出版行业是智力买卖的话,那么,对童话创作和出版来说,更有理由成为高尚的智力和思想对话,任何背离都是在消解品位与格调。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