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廖静文徐悲鸿合葬事宜已在商讨 具体细节待敲定

2015年06月21日 19:16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昨日上午9点,北京八宝山,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廖静文先生的众亲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机构代表、社会人士上千人到场送别。据成都商报记者从徐家人处了解到,廖先生与徐悲鸿的合葬事宜已在商讨中,具体细节还需时日敲定。

  亲人好友赶来送别廖先生

  廖先生与徐悲鸿的孙儿徐冀抱着奶奶的遗像,引着灵柩步入,众多在礼堂内的亲属最后与廖先生告别的一幕,让人难以忘怀,泣不成声者、无言以对者、默默献花且未能进入仪式现场者,都充满着大家对她的思念。殡仪馆大厅布置得庄严肃穆,门楣上悬挂横幅,上书“沉痛悼念廖静文先生”,画圈与花篮摆满大厅两侧,一直延伸到台阶之下。在等待追悼仪式开始的时候,仍不断有人自发将写好的挽联悬挂在大厅两侧走廊的柱子上,寄托哀思。到了上午9时,送别的亲友们开始陆续进入灵堂。大家都手持一朵白色的菊花或者月季,灵堂里放着低沉的哀乐。追悼仪式上,徐悲鸿和蒋碧薇的两个子女、徐悲鸿和廖静文的两个子女因为年事已高,都坐在旁边与前来送别的人们致意。李可染之子李小可、李苦禅之子李燕一早赶来送别先生。李小可说,廖先生去世,就像失去亲人一样。在送别的灵堂上方,廖静文与大家作别的遗像是一张戴着红色贝雷帽的照片。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马路说,廖先生是极慈祥的人,文雅、高贵,和她见过有限的几面,大多在冬季,她总戴着这顶暖红色的贝雷帽,吃饭时也不摘。

  为了方便更多未能赶上仪式的亲友悼念,徐家人还在廖先生长住的西山家里设置了灵堂。前天下午,多个文化部门、美术界单位机构、廖先生的学生王子贤、央视主持人刘芳菲和一些文艺界名人已前往吊唁。徐悲鸿弟子吴作人之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廖静文是一位文静、美丽的女性,同时肯定了“廖静文一生为徐悲鸿而活的说法”。

  美术界肯定廖先生贡献

  徐家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昨日的遗体告别仪式,最深的感触是作为孙儿的徐冀的成长与担当。作为廖静文的女儿,徐芳芳得知母亲去世后赶回来,情绪很低落,泣不成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了,眼眶湿润的他表示希望徐家人能继续做好徐悲鸿纪念馆的管理工作,与廖先生之子徐庆平紧紧拥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来了,他说:“廖先生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是她不断地讲述着悲鸿的故事。这是她对徐悲鸿先生真切情感的体现,也是她坚定弘扬徐悲鸿艺术精神的体现,徐悲鸿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师和杰出的教育家,他的创作故事和教育、教学方面的遗产是非常巨大的,廖静文先生最为可贵的是把徐悲鸿先生的许多往事历史不断地讲述出来,这种讲述使我们对徐悲鸿的艺术和精神理解更深,能坚持一辈子守护,越发显得难能可贵。”

  著名艺术家史国良昨天在受访时表示,“中国有很多著名画家的夫人,她是其中的一个楷模,在我的艺术生涯中受廖先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她高贵的品格和守候的精神,她的日子过得特别艰苦,按理说她可以非常有钱,但是她全都无私捐给了国家,而且用一辈子的精力弘扬中国画,徐悲鸿的精神,我觉得很了不起,中国画原来是三种:山水、花鸟、人物,有了徐悲鸿这条路以后人物画从此挂头牌,我们今天说的优秀作品,都是这个体系的,所以徐悲鸿是我们中国写实人物画的一个里程碑,这里面就有廖先生的作用,我前一阵请她来讲中国画,她思路很清晰,没想到突然就离开了我们,非常的悲痛。”另外,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先生靳之林、高潮、李天祥、赵友萍、杨先让,党委书记高洪,造型学院院长马路等美术界人士也都出现在送别人群队伍中,送廖先生最后一程。

  徐悲鸿廖静文往事

  在青城山

  两人第一次合影

  昨天,成都商报记者还从徐家人那里了解到几件从未被公众知晓的“小事”,那张她和徐悲鸿在青城山大香炉前合影的幕后故事,那张照片竟是她与徐悲鸿的第一张合影。

  徐悲鸿、廖静文二位先生的“蜀中情缘”,是举世共知的。徐悲鸿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留驻四川数年之久,对抗战竭尽所能,也和“四川老乡”结下了终生难忘的深情厚谊。这无疑是四川本土文化记忆的珍贵组成部分。廖静文曾说:“我对成都特别特别有感情,成都是我最难忘的城市之一。”与徐悲鸿在四川的所有点滴,廖先生刻在心头,印在脑海。廖静文说:“我上次去青城山,在天师洞门口一看,这个大香炉,铜的大香炉,还是立在那里。我和悲鸿在那里照了第一张照片。那个时候我没有烫头发,还是个女学生,悲鸿的一个好朋友带着相机,说要给我们照相。当时,我和悲鸿在恋爱,但还没有决定结婚,所以就不能站在一起照相。但是悲鸿很想和我一起照。他看出我不想照,于是说:‘隔着远一点。’所以,我们就隔着这个大香炉,我站一边,悲鸿站一边,这样就不会显得那么亲密。所以我说,提起成都我就感到特别兴奋。我很爱成都,因为成都留下了我那么多的感情,那么多的回忆。”

  去年,成都商报记者前往北京西山拜访廖先生时恰逢家宴,家人难得相聚,记者知趣告辞,之后廖先生要请成都的亲友外出吃饭:“等会儿出去吃饭,我请客,有好吃的。”话题一下从深邃如梦的历史回到了日常寒暄的现实。廖先生也随即像一位普通的北京老太太一样,选定附近一处餐厅,举行了家庭晚宴。一桌来自陕西、四川、上海等不同地方的亲朋好友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点菜时,廖静文主动拿起菜谱,缓慢而细致地分别点了几种口味的菜,最后还特意问服务人员有没有“麻婆豆腐”。席间,廖先生自己吃得并不多,却不停地叫大家吃菜,还让旁边的徐庆平给大家分菜。当大家认为菜上齐了时,廖先生却又道:“还差一个灌汤包。”因为在座的一位客人是上海人,她特意点了一个上海口味的灌汤包。

  餐厅的主人知道4月是廖先生的92岁生日,特意送了蛋糕给廖先生。廖先生非常喜欢吃,一口气吃了三四块。

  谢礼恒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