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半景画立体重现“七七事变”:宛平城硝烟弥漫

2015年07月08日 07:5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记者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观看展览(7月5日摄)。新华社发

  经过五个多月的展览改造,昨天,《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主题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总面积6700平方米,展出照片1170幅,文物2834件。其中,“七七事变”半景画立体再现卢沟桥事变,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更加直观了解历史。

  突出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

  据了解,该展览有几“最”:展览是中央相关系列纪念活动当中最早与群众见面的;作为抗战馆基本陈列将持续时间最长的;受众面最广的,预计到9月底,展览将接待几十万现场观众,通过上网的方式,展览的网上观众点击量将达到千万人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新闻发言人李宗远介绍,本次展览较之以往有几个特点。首先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全景式展现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英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将中国抗战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突出表现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从展览方式上,坚持用史实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珍贵详实的历史文物、照片及视频资料,直观形象地展现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光辉历史。比如,在“中流砥柱”部分,有一张《击退日军西渡黄河示意图》,有力地反击了前段时间流传的“日军从未进攻延安”的谣言。

  抗战馆序厅面积扩大一倍

  经过五个多月的展览改造,抗战馆序厅的面积扩大了一倍。观众一进入抗战馆,由八个部分、42个单元内容组成的抗战历史像一幅画卷一样,徐徐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西侧的卷轴上,“伟大胜利历史贡献”8个鲜红的大字浮雕在淡黄色的卷轴上,东侧是展览的主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序厅里《铜墙铁壁》雕塑上方蓝色的棚顶上点缀着白色的灯光,寓意着星空;脚下是黑色的大理石,三者相结合,象征着抗战英雄顶天立地。

  英烈环廊竖立14块纪念碑

  为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数百万将士为国捐躯,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牺牲自己的生命,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为此,抗战馆专门开辟抗战英烈环廊,选取一部分他们中的代表镌刻在英烈墙与名录碑上,表达人们对英烈的敬仰与哀思之情。

  英烈环廊中共有14块抗战英烈名录碑,上面镌刻了293名抗战中牺牲的少将级或旅职以上将领(其中赵一曼和谢晋元两位虽然是团级,由于是著名英烈,所以也镌刻在这里),环廊中还有四块抗战英烈名录墙,上面镌刻的是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1228名团职将领的名字,他们代表着在抗战中牺牲的爱国将士。

  环廊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语录“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声光电半景画再现卢沟桥事变

  展览中,抗战馆的镇馆之宝“七七事变”半景画被设在了参观的必经之处。在两分半钟内,通过油画、塑形、声光电及解说相结合,再现当年卢沟桥事变的基本经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馆方将半景画设在参观的必经之处,观众浏览时就一定会看到。

  记者走进半景画厅,只见整个大厅呈现球状展示,对面“七七事变”的场景立体地展示在面前。

  近处破败的房屋、孤零零的石碾,中国将士正在与日军殊死搏斗,远处的卢沟桥宛平城硝烟弥漫,声光电的互动仿佛让画面活了起来。

  短短2分半钟的时间,“七七事变”的过程就简明扼要地展现在参观者的眼前。

  需要提醒的是,7月8日上午、7月9日上午、7月10日上午、7月14日上午、7月15日上午举办参观专场,不对外开放,下午1时30分开始对外开放。(记者张然)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