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茅奖评委:茅盾文学奖鼓励“把文学当成生命的人”

2015年08月18日 10:15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

  本报8月17日讯(记者 李遇)昨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公布,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和苏童的《黄雀记》获得这一文学界最高奖项。本报采访了茅奖全国62位评委之一、知名文学评论家、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

  王春林关注、研究国内长篇小说创作多年,在他看来,全国每年会诞生上千部作品,获奖的5部作品从其中252部作品中选出,能够代表当下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准。然而,他也坦言,现在严肃文学的阅读是小众化的,销量较高的金宇澄的《繁花》只有30万册,而这部作品很多人说看不下去。所以,茅奖的精英化倾向会持续下去,即作品本身的精神高度、思想内涵和艺术原创水平。“看销量的话,要评委做什么?从销量由高到低往下排就行了,”王春林说。

  本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平均年龄是62岁,而王蒙更是在81岁高龄才获奖。很多人说,茅盾文学奖成了“终身成就奖”。王春林说,从第八、九届的获奖情况看,确实有这个倾向。虽然,获奖的作品可能并非该作家最好的作品,但总结他的创作生涯以及本次的参评作品,他获奖是毫无争议的。王春林说,这可能是受了诺奖的影响。如此一来,新锐作家是不是获奖的可能性越来越低?王春林说,茅奖专注于文学创作本身,摒弃功利化的写作,它“鼓励那些长久地追求文学品质的作家,那些把文学当成生命的人”。

  我省作家,只有张平依靠《抉择》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前几届的李锐和成一还能说遗憾地擦肩而过,近年来,连走到最后一步也非常难。王春林说,我省的长篇小说创作确实有些弱,有些人说,地域化特色不再可能是原因之一,但王春林认为,文学还是要表达普遍的人性和普世的东西,地域化特色只是皮毛而已。当被问谁能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有所突破,他说非常看好李骏虎和葛水平。

  解读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这些获奖作品你看过吗

  8月16日下午两点,中国作家网公布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结果。

  评奖委员会于2015年8月16日进行了第六轮投票,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以得票多少为序,分别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和苏童的《黄雀记》。和往届略有区别的是,这届茅奖的评奖过程,似乎略显安静。在整个过程中,似乎没有产生多少争议,之前也没有许多吸引眼球的名家名作出现在大众视野。尽管如此,在获奖名单发布后,仍有一些疑问的声音,不仅仅对于获奖作品,也对于茅奖。

  解读一:读者说,获奖书我们都没怎么看过

  获奖名单公布后,不少媒体和网页上都出现了一个大标题:茅盾文学奖公布,这些书你看过吗?这句话似乎说出了不少读者的心声?我知道这些书获奖了,但是我也知道这些书我基本都没有看过。在新浪微博上也出现了一个围绕茅盾文学奖的话题讨论,网友们发布最多的言论,基本上都是说获奖书没看过;或者看过一点,觉得晦涩,没有接着往下看。最有代表性的是其中一位读者的微博,他说半年前扫书店的时候就买了《繁花》,得知获奖后拆除塑封阅读,读了读,总觉得含义是极其精妙的,但是老觉得看不下去,没有阅读下去的欲望,于是又将它放进了书柜。

  看来本次获得茅奖的作品,给读者的感受是一致的。在满足大众口味和追求艺术价值之间,很明显,评委们选择了后者。但是,大众对于这些作品的接受度,并没有多高。不仅仅是普通读者,就连本次获奖的作家们,对别的获奖作品也知之甚少。《繁花》的作者金宇澄说,因为在《上海文学》的工作原因,自己平时只看中短篇,所以其余几部获奖长篇小说都没有读过。不过自己对苏童的小说特别熟悉,这些作家中,自己最喜欢的也是苏童。而另一获奖者苏童则说,《繁花》自己只翻了几页,格非的第一部《人面桃花》翻过几章。他说自己一直没有习惯看同行的作品,所以也不好评价。

  解读二:圈内说,“作品奖”变“作家终身成就奖”?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们对于本次茅奖的观点是获奖作品都没看过。对于了解这个圈子的圈内人来说,他们的看法是感觉茅盾文学奖这个奖项,正由一个“作品奖”变身为“作家终身成就奖”。具体的表现就在于,近些年获奖的作家基本上都是在文学领域经营多年的“老”作家,他本人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而不再把重点放在他的某部作品上。比如说,这次获奖的81岁高龄的作家王蒙,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是一位重量级的作家,可以说任何一部当代文学史,都无法绕过。另外几位得主格非、苏童等人,也是早已成名,已经享受多年瞩目。他们的作品常年被人关注,似乎也就成了他们获奖的理由。

  但是,或许会有人提出一个疑问,如果是这样的导向,茅盾文学奖是不是变成一个针对作家而非作品的文学奖,新锐的作家、当下的作品是不是基本上没有了获奖的可能?

  对于这个问题,曾经连续三届担任茅盾文学奖评委的文学批评家陈晓明给出了答案:“我觉得茅奖它在很大程度上,或者有2/3的内涵,它就是一个终身成就奖,作为一个作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他取得的成就,他在这一时间跨度内,他有不错的作品,我觉得这样是对文学的一种尊重,我觉得这个是比较恰当的评价方式。所以有些年轻人可能写出一两部作品很精彩,但是他肯定还有机会,他们的文学道路还很长,我觉得像目前这样,应该说是大家达成共识的一个结果。另外,茅奖现在也越来越有点像诺奖,诺贝尔就完全是一个终身成就奖。”

  解读三:传闻说,本届茅奖“史上竞争最激烈”

  这次茅奖评选共有252部作品入选,其中既包含贾平凹、王安忆、刘醒龙等往届茅奖得主,也有笛安这样的80后作家,还有韩少功、叶兆言、严歌苓、李锐等知名作家参与竞争。这样的竞争阵势,不能说不够激烈,甚至不少往届“茅奖”得主都拿出了新作参评,比如说贾平凹的《古炉》和《老生》、刘醒龙的《蟠虺》、王安忆的《天香》、刘心武的《飘窗》等,但大概是本着“二次拿奖不如雪中送炭”的原则,这些作品都没有入围提名作品。

  尽管如此,进入前十的作品也都相当给力,除最终获奖的五部,还有林白《北去来辞》、红柯的《喀拉布风暴》、徐则臣的《耶路撒冷》、范稳的《吾血吾土》、阎真的《活着之上》。至于最后获奖的标准,除了作品的文学造诣,恐怕还得回归到我们之前讨论的那个话题:作品和终身成就的关系。

  获奖作家的获奖作品,不一定是他最好的那一部。或者说,已经到了“再不获奖就说不过去”的时候,这位作者才获奖。以王蒙为例,《这边风景》获奖了,但你敢说,它的水准真的超过了《活动变人形》和“季节”系列吗?获奖比最好的作品来得慢一些,乃至于诺贝尔奖,恐怕也是如此。只能说,有些奖追求的是稳妥的,有些奖追求的是激进的,各种奖项都有它的独特意义吧。

  ■延伸阅读

  获奖作品简介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江南三部曲》是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到201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巨作,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包括《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春尽江南》讲述了一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透视时代巨变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度解读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这部小说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二十年,深度切中了我们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王蒙的《这边风景》

  《这边风景》是王蒙被下放新疆农村劳动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因各种缘由未曾付梓,但在《王蒙自传》和各版本评传中都有所提及,因而是一本早有耳闻却迟迟未露面的小说。小说反映了汉、维两族人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以及两族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爱共处,带有历史沉重的分量,又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极为生动,悬念迭生,矛盾冲突集中,独具新疆风情,情节精彩,语言机智幽默。

  李佩甫的《生命册》

  作品主人公“我”,是一名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一个“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他从乡村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一路走来,“我”的身份也从大学老师、北漂者枪手、南方股票市场上的操盘手,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药厂负责人。“我”是一个深刻、冷静,内敛、节制,不偏执,不轻狂,从“我”的视点出发,串联起了骆驼、老姑父、梁五方、虫嫂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从中可以看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纷纷扰扰的世界,看到中原大地上五十年来生长着的苦难和血泪。

  金宇澄的《繁花》

  《繁花》曾获赞誉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甚至被拿来与张爱玲和《红楼梦》相比。《繁花》是一部记忆小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

  苏童的《黄雀记》

  《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分为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