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30名老兵“口述史料”存入抗战馆 部分为首次发现

2015年08月20日 08:1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郑福来老人在卢沟桥畔向徒弟张妍传授卢沟桥文化历史及讲解经验。郑福来已在卢沟桥上义务讲解60余年。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这些中国抗日战场上的重要战役,已被亲历者以口述的方式留下影像资料,于昨日存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这些“口述历史”来自30位抗战老兵,抗战馆将利用音视频技术对其转化,以供市民了解。

  昨日,30位抗战老兵的“口述抗战”影像史料正式被捐赠给抗战馆。

  这些“口述历史”源自某传媒集团发起的“抗战口证大抢救”全球征集活动,以“口述历史”的形式,记载了100多位抗战亲历者的回忆,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其中又有30位抗战老人的音视频被选入了此次捐赠的影像史料之中。

  其内容涉及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松山战役等中国抗日战场上一系列重要战役,许多战争资料是首次发现,对于全面研究中国抗战史具有重要价值。

  口证影像里的日军侵华暴行令人发指,例如在老红军乐志雄的回忆中,“鬼子将三岁孩童用刺刀挑死,刺穿幼儿尸体,举在枪头刺刀上”。抗战老兵雷永发则记得,“哪个女人不爱漂亮?可是那些女孩子在家里,听见鬼子来了,就把锅烟子往脸上抹”。

  这些内容将在抗战馆中与市民见面,抗战馆表示,将通过音视频技术展示,希望这些史料能让市民对抗日战争有更直观的了解。

  ■ 人物

  郑福来:亲历卢沟桥事变 义务讲解六十年

  1931年在卢沟桥出生,1937年见证“七七事变”,1951年在接待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后开始为游客讲解历史……从见证人到讲述者,84岁的郑福来用60多年的时间向后人传递历史烽火,在义务讲解的过程中,他“采访”乡邻、补充知识,成了最熟悉卢沟桥的人。

  东南亚华侨慕名而来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连拱桥。“土生土长”的郑福来和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一起见证了日军侵华历史。

  1937年7月7日夜,郑福来被枪炮声惊醒,一开始以为是日军在演习,但第二天早晨准备拿着书包去上学时却被父亲一把拦住,“二十九军和日本人打起来了,还上什么学!”他这才知道,战争爆发了。

  战争期间,郑福来曾和小伙伴跑到日军侵华军官的坟墓前拉屎撒尿,还用粉笔写上“打倒小日本”以示愤怒。

  亲身经历过战争,对家国的感情令他想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第一次讲述是上世纪50年代,听众是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和一位日本友好人士,郑福来带他们去看了“七七事变”时日军炮轰宛平城的弹痕。

  那之后,郑福来“上了瘾”。为了让讲解更真实,他开始“采访”,向当地的老人了解日本侵华期间的具体罪行。1995年退休之后,郑福来更忙了,遛弯时遇到游人,他主动给人家讲,慢慢地连一些东南亚华侨都知道了郑福来的名字,甚至回去之后还推荐到卢沟桥旅游的朋友专门找他讲解。

  面对日本游客,他也如实讲述当年日军侵华的罪行。但他讲完后说:“远亲不如近邻,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日本在中国侵略的罪行是军国主义分子干的。”

  不好意思喝游客一瓶水

  60多年来,郑福来一直义务讲解,有的游客要掏钱,他坚决不要,甚至有人给他买瓶水,他回家都会跟老伴念叨:“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拒绝,但是我又真的不喝。”

  义务讲解、免费接待,但郑福来说,这些年,“我也是受益者。”

  这种受益有来自精神上的满足,在义务讲解的60多年间,郑福来先后接待过70多个国家的外宾和数以万计的市民,遍布各地的讲解对象让他有了不少“忘年交”。还有身体和思维上的锻炼,郑福来要一直想着怎么把自己亲历的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再加上在卢沟桥的走动,他称这是个“动脑动体”的工作,所以虽然已有84岁,他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

  对徒弟和蔼对家人任性

  不过,终究是年岁渐高,郑福来希望能把自己的工作传承下去。今年7月7日,他正式接收了在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担任讲解员的张妍做“徒弟”,给她讲日军侵华期间发生在卢沟桥地区的故事。

  拜师一个多月,郑福来给张妍正式上过四五次课,和过去自己本职工作的讲解对比,张妍觉得“抗战时期的故事多了,以前自己对这方面不了解,所以更偏重卢沟桥先前的历史”。

  对于徒弟张妍来说,师傅“和蔼,特别好相处”。但在相伴53年的妻子李春生看来,郑福来“任性”。有时候劝他夏天太热时稍微停停讲解的工作,但郑福来不听,他会说“就只就合你自己的时间吗?这个得看人家的时间。”

  在弟弟郑福龙眼中,哥哥是个热心的人。前些天,有外地来京的旅游团在网上找到联系方式,电话打到郑福来所在的社区,于是郑福来先在家接待讲解,然后又陪着游客到卢沟桥上、到宛平城里走。

  义务讲解60余年,走了无数个来来回回,向千千万万人讲述历史。对于卢沟桥来说,郑福来也成了它最熟悉的人。 新京报见习记者 王梦遥

  ■ 纪念活动

  纪录片《伟大的贡献》24日北京卫视开播

  新京报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伟大的贡献》将于8月24日—9月1日每晚22:15在北京卫视播出。

  该系列片共8集,展现和解读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砥柱中流作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伟大历史和伟大功勋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档案》栏目组秉承一贯的“以档为凭,用史实说话”的创作态度,走入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全国五十三家抗日战争纪念馆,历时六个多月,遍查十四年全国抗战的相关历史档案和文献,在党史文献研究室专家学者的指导下,进行分析整理和解读,梳理出近6000分钟的珍惜影像和四十余万字的文献资料。

  与此同时,栏目组经过长时间和多方面的仔细寻找,找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最早的英文版本;编导走遍日本各大档案馆和研究室,最终找到日本“东方会议”对华政策讨论稿,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就是在这次会议讨论稿的基础上完成的;栏目组还寻找到罗斯福总统特使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秘密情报等多份独家档案和重大发现,用第一手的档案和文献,解读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关键历史节点和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伟大的贡献》首次尝试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制作标准,拍摄电视纪录片。

  在节目中,讲述人会端起枪,冲锋陷阵,拼杀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前线;会扛起铁轨,加入敌后游击队,破坏侵略者的交通线;会站在八路军的队伍中,接受改编,整装待发;也会走上滇缅公路,“身临其境”感受最动人心弦和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

  天安门阅兵观礼台露真容

  近日,为迎接将于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活动,天安门广场搭建起的临时观礼台已逐渐露出“真容”。

  同时,广场中心花坛以“长城”为主题,位于英雄纪念碑的北侧,分东西各一组。另外,除天安门广场的“长城”主题花坛外,东单路口有4组反映纪念抗战胜利题材的立体花坛,西单路口有4组反映百姓生活的立体花坛。

  纪念币今起金融网点可兑换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今日起,陆续发行一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包括3枚金银纪念币和1枚镍包钢纪念币,均为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左秀辉透露,镍包钢材质的发行数量为5亿枚,将通过各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网点向公众兑换,在江苏、江西等四省,人民银行还将试点预约发行。对于金银材质纪念币,大家可在中国金币网了解相关信息,待在公告发布之后购买。 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