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日军制造“千里无人区”:曾建大量“人圈”

2015年08月20日 09:3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1939年到1945年,驻扎在华北的侵华日军在长城沿线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

  总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

  据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千里无人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郝洪喜介绍,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把下一个侵略目标选在了当时的热河省。1933年2月21日,日伪军10万多人以辽宁锦州为基地,分3路向热河进攻,并在1933年3月4日占领热河省会承德。不久,日军侵占热河全省。

  郝洪喜说,1941年9月,华北日伪当局决定把曾经在东北实行的“无人区化”政策,由东北推行到冀(河北)热(河)察(哈尔)地区,在冀热察边界长城沿线实施,即所谓的伪满洲国“西南国境线”上。

  “日本人这样做,就是要把人民群众与共产党、八路军的联系彻底断绝。”郝洪喜说,在我国东北各地,日军正是用这种办法,摧毁了曾经战斗在深山老林的杨靖宇、赵尚志等人领导的东北抗联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到1944年春,日军制造的“千里无人区”计划基本完成,其范围东起秦皇岛山海关以西的九门口,西至张家口赤城县独石口以东的老丈坝,北至内蒙古宁城、河北围场一带,南到河北省迁安、遵化一线,共涉及河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5个省区市的25个县(区),总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总长度约1000公里。

  区内酷刑名目繁多

  承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袁广德说,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千里无人区”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无住禁作”地带,也是绝对意义上的“无人区”,在靠近长城和日军不容易控制的山区,不许住人、耕作,区域内实行“三光”政策。二是“集家并村”在平地大川建大量“人圈”,把人“圈”起来。三是“禁住不禁作”地带,一般距离“人圈”不过三五里路,农民白天可以耕地,但不允许在田间地头搭盖窝棚看管瓜果等,且到晚上必须回“人圈”里住。

  从1939年到1945年,侵华日军在制造“千里无人区”的过程中,共烧毁自然村约1.7万个,将140万人口驱赶到2506个“集中营”式的“人圈”里,实施圈禁管理,约35万人被屠杀、迫害致死。承德市所辖8个县、3个区卷入其中,约占“无人区”总县(区)数的三分之一,成为当时日军制造血案的重灾区。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85岁的陈志龙是“人圈”的亲历者。他回忆说,日本侵略者在无人区里建设的“人圈”四周挖有沟壕,围墙高3至5米不等,常就地取材用砖或土坯砌成,墙顶上有钢丝网或插满酸枣树刺枝,以防有人攀登。每个“人圈”通常只留一个大门,偶尔留两个大门,均由日伪军警把守。“人圈”里垃圾遍地,蝇鼠肆虐,瘟疫泛滥,冻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

  建议加强“无人区”研究与宣传

  据千里无人区研究中心专家介绍,多年来,社会各界及日本学者先后编辑、出版了多部涉及“千里无人区”的书籍。

  河北省政协委员、民革承德市主委胡晓红说,“千里无人区”涉及五省区市、25个县、约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屠杀手段更残忍,包括活剥人皮、开膛取心、点天灯等惨绝人寰的手段达50多种。

  郝洪喜和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学民等多位专家建议,当年“千里无人区”的亲历者已为数不多,即便健在的也已是耄耋老人,为揭露和控诉侵华日军制造“千里无人区”的罪行,应尽快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千里无人区”的宣传,让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更全面、客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据新华社石家庄8月19日电)

  相关新闻

  11名战犯判决书

  正本首次公开

  新华社沈阳8月19日电 11名侵华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判决书正本19日在沈阳市档案馆首次向公众公开。同时公布的还有三名日本战犯参观沈阳、二战期间被日军俘虏的澳大利亚战俘等档案。

  沈阳市档案馆副馆长马凤云介绍说,此次公布的档案是1946年至1948年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决书正本,共计8件,涉及木村亀登、水本匡、根本英和、中村信男等11名侵华日军战犯。“他们犯有对中国人民实施酷刑、杀人、抢劫、破坏财产等严重罪行,于1946年至1947年分别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有期徒刑等。”

  此次公布的档案还包括斋藤美夫、富永顺太郎、成野宏等三名被释放的日本战犯到沈阳等地参观的档案,共计6件。三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后一批被释放的战犯,于1964年3月5日至11日在沈阳参观重型机器厂、高坎子人民公墓、清昭陵等。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