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家资源型综改区山西: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

2012年08月31日 19: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太原8月31日电 题:国家资源型综改区山西: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

  作者 任丽娜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曾唱遍大江南北,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昔日的山西好风光逐渐被淹没在矿山及林立的烟囱中。

  2005年上榜全国污染城市“黑榜”的山西,打响了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执政者曾提出,“谁摘不掉环境污染的‘黑帽’,就摘他头顶上的‘乌纱帽’”。“十一五”期间,山西经过种种努力,创下了多个国内环保之最,一举摘掉了“污染黑帽”。

  如今,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山西,面对转型跨越式的发展,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压力持续增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31日,中新网记者针对山西省政府日前对外发布的《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采访了多位官员、环保专家等业内人士,试图揭开山西既发展经济又减少污染的办法。

  “污染大省”塑造山西环保精神

  数据显示,2005年,山西省大气环境质量居全国倒数第一,11个重点城市和所有县市全未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被国家考核的5个重点城市,有3个城市名列全国倒数前4名,位“黑五甲”之列。73%的水质监测断面属于劣五类,位居全国倒数第二,烟(粉)尘排放量、固体废弃物及危险废物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一。

  资源大省山西面对“污染大省”的现状,先后出台《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等80多件环境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法强势推当地进工业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并将环保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强化各级政府重视环保工作。

  此外,山西环保部门创造性地实行了“部门联动”、“区域限批”、“末位淘汰”、“自动监控”、“奖惩问责”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敢于碰硬、严格执法,在全国塑造了山西环保精神。

  据山西省环保厅提供给中新网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山西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超额完成。在全国率先实现火电行业全部脱硫,焦化行业全部建成焦化污水处理、烟气脱硫除尘设施。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面展开,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示范县、乡镇和生态村900多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和所有县(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3.9亿元,超过了“九五”、“十五”的总和。

  经过山西的奋力治污,截至2011年,大同、临汾、阳泉等市相继退出了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最差城市的行列,一举摘掉了污染“黑帽”,全国113个重点城市倒数22名内已没有山西城市。

  经济跨越发展山西资源环境约束加大

  一位山西省环保厅官员表示,“十一五”期间,山西生态环境质量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趋势尚未遏制。而“十二五”期间,环境压力继续加大,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重大挑战。

  山西官方对外宣称,“十二五”期间,山西要实现经济总量整体翻番,电力装机总量增加到0.8—1亿千瓦,焦化、钢铁等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焦炭、生铁、粗钢等产能仍将分别维持在1.2亿吨、4500万吨和4000万吨的高位,城镇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山西环保官员对中新网记者说,经济跨越式发展,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压力必将持续增加,这让旧账未还,将有新账的山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竭力转型的山西,目前仍未摆脱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居高难下。

  数据显示,目前山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居全国第3、第7位,烟尘排放量居全国第1,工业粉尘排放量居全国前列;太原市和15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尚未达到二级标准,达标地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也普遍偏高。

  此外,山西省环境自然生态系统脆弱,矿山生态修复任重道远。据记者了解,长期高强度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生态破坏日趋加重,地表沉陷、河流断流、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系统失衡的现象十分突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面对国家新增氨氮、氮氧化物减排约束化措施,解决日益增多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这使得山西环境监管能力需要亟待提升。

  环保专家认为,山西长期重化工业发展累积的环境风险逐步显现,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潜在的环境问题逐步凸显,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后的污染场址开发再利用风险巨大,环境与健康工作刚刚起步,防范环境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新老环境问题的交织,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多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的山西各级环保官员表示,“环境保护的压力非常大。”

  山西将通过“净化”建设“健康山西”

  困难摆在面前,如何去克服,成为山西执政者及环保官员必须寻找办法解决的课题。

  山西省环保厅表示,山西将通过一系列“净化”措施,全力建设“健康山西”,让民众“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

  据了解,在源头治污上,“十二五”期间,山西进一步提高“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环保准入门槛,承诺做到省级审批项目一律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努力做到重点行业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同时,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支持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山西省环保厅称,山西将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要求,实施绿色生态工程,推动实现城乡生态化和实施城乡同治。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山西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减排为重点,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并强化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并在电力、钢铁、焦化、洗煤全行业强制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实施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及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内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今后山西将禁止在城市市区及其周边新建、扩建钢铁、有色、焦化、水泥、化工、电石、碳素、金属镁等重污染企业和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以控制城市区域高污染燃料使用。

  对于资源大省山西而言,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迫在眉睫。据了解,山西“十二五”期间,将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绿色矿山创建工程,开展全省矿山生态破坏基础性调查,核实本底数据,并对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年度审核,建立健全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2015年,因矿而污的山西,在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将如何改善?

  山西省环保厅给出的答案是,2015年,山西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达到60%,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0%,工业广场绿化率达到20%以上,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治理率达到90%,历史遗留煤炭开采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30%以上,新建、在建煤炭开采破坏土地要达到全部复垦……山西重点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环保工作永无止境,不难看出,行进中的山西正为民众搭建一个“绿色”家园,进而为“健康山西”作出努力。(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