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换粮行动”助西藏控制大骨节病

2012年10月09日 16: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 刘育英)西藏昌都地区过去是大骨节病的流行病区,9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通过近10年综合防治措施,西藏昌都地区边坝县基本控制了大骨节病,其中“换粮行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周令望9日发布的这份报告来自于今年8月26日至9月4日对西藏边坝县的实地考察和评估。

  考察组对边坝县9个病区乡的770名7至12岁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大骨节病病情总体达到控制标准,即无临床病例,或X光检出率小于5%。

  昌都地区是大骨节病的高发区,患者关节肿大变形,疼痛,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甚至有的患者身高也受到影响,身高只到正常人的腰部。大骨节病主要影响儿童,一旦患病,就不可逆转。

  1999年,卫生部调查发现,昌都地区的边坝、洛隆和八宿三个县临床检出率高达53.7%,X光检出率为60.4%。

  周令望说,大骨节病的患病原因存在争议,但致病原因存在于病区产粮食的学术观点被普遍认同。这种观点认为,病区的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在收获、储存过程中受到真菌污染产生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导致大骨节病发生。

  边坝县县委常委次仁卓玛接受采访时说,从1999年开始,县里采用多种方式防治大骨节病:将病区0-15岁适龄儿童纳入寄宿制学校,由政府负责学生的吃住行,全部吃非病区的粮食;搬迁了8个大骨节病高发村的148户家庭;为14个大骨节病村改水。

  周令望说,在试行换粮、搬迁、投放亚硝酸钠等各种措施中,换粮效果最佳,10多年间,大骨节病患者锐减,尤其是儿童新发病率下降。

  大骨节病存在于中国14个省份的366个县。经过多年治理,中部地区已经达到控制水平,西部省份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西藏是最后一个有待攻克的地区。

  根据相关规划,中国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基本消除大骨节病。(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