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环保搬迁调查:141家污染企业搬后收入增长

2012年12月06日 22: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重庆12月6日电 (记者 连肖)重庆市环保局6日发布消息称,自开始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来,重庆主城共有141家污染企业“环保搬迁”。调查显示,这141家企业搬迁后平均年销售收入比之前增长83%,平均年万元产值能耗下降64%。“环保搬迁”不仅改善了重庆主城环境质量,且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增长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七大污染片区非搬不可

  直辖后,重庆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主城区内工业企业和商业社区交错发展。到2001年,重庆已形成7大主要污染企业集中片区。这些企业严重影响着重庆主城空气质量。

  为还市民优美环境质量,打造崭新的国际化大都市,重庆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决定对主城区重点污染企业全面实施搬迁。从2004年至今共了公布6批搬迁企业,多达208户污染企业被纳入环保搬迁计划。

  但新厂选址、设备更新、工艺提升、职工安置等众多问题成为环保搬迁面前的一个个难题。

  开始实施搬迁工作时,列入搬迁计划范围的企业多数亏损,特别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土地早已抵押给银行,无钱对土地解押。同时,要求搬后净地出让,造成土地无法进行招拍挂,企业无法从土地级差中筹集到搬迁启动资金。另一方面,搬迁在前,土地出让在后,因此筹集搬迁启动资金成为影响环保搬迁的一个死结。

  “要我搬”变成“我要搬”

  为加快搬迁进度,重庆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实施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搬大、搬强、搬活、污染消除”的总体目标和搬迁四大原则。

  一是和谐搬迁的原则,在搬迁中妥善处置涉及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关系等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二是审慎选址的原则,原则上化医类企业进入二环以外的化工园区,其它类企业进入相应的特色工业园区;三是不可复制的原则,搬迁不搬污,搬迁后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要得到大幅削减;四是做大做强的原则,搬迁要与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改制相结合,搬迁后企业产品要有市场,生产规模要得到扩大,企业要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同时,重庆出台政策措施,加大污染企业搬迁力度。重庆制定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五管齐下”净空工程中的污染企业规定了筹资、税收、破产等优惠政策;对主城重点大气污染搬迁企业出台了财政、土地、迁建、环保等六项优惠政策;将现有污染搬迁企业优惠政策范围扩大到主城区所有有搬迁意愿的污染企业,形成了污染企业搬迁的良性机制;加大污染搬迁资金筹集和投入。

  该市出台了政府为企业土地兜底政策,解决了企业搬迁启动资金困难问题。渝富资产公司、城投公司和地产集团,按照企业老厂现规划用地性质的市场价格,对搬迁企业用地进行储备,提前支付50%的资金启动企业搬迁,剩余资金根据企业搬迁进度分2至3次拔付,为企业顺利搬迁提供了资金保障。如渝富公司已累计通过储备土地9718亩,为33户搬迁企业提供了搬迁资金96亿元,使天原化工总厂、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企业启动并完成了搬迁。

  “环保搬迁”实现双赢

  据统计,重庆已搬迁的141户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比之前增长了83%,平均年万元产值能耗下降64%;污染搬迁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应用现代环保科技,大部分企业实现了“搬大、搬强、搬活、消除污染和安全隐患”的目标,污染普遍得到控制。

  重庆主城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通过搬迁、关闭,该市主城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约3.5万吨、烟尘约1.5万吨、COD约8300吨、重金属约3吨,固体废物约3万吨。重庆主城区空气质量逐年得到改善和好转,满足二级以上的天数逐年增加,长江、嘉陵江和乌江重庆段水质保持稳定。

  重庆市环保局负责人举例称,重钢搬迁后,单位产品能耗将下降10%以上,废水基本实现零排放,其它污染物排放量仅为原来的一半;该市第一户完成搬迁的嘉陵化工厂搬往荣昌后,改名重庆昌元化工,单位产值能耗由搬迁前的5.32吨标煤/万元下降为3.81吨标煤/万元。通过搬迁,企业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据统计,已完成搬迁企业平均万元产值能耗由1.62吨标准煤下降到0.58吨标准煤;年削减化学需氧量8300余吨,二氧化硫近11000吨。

  此外,各企业搬迁后出现的“红利”还包括:产品规模得到扩大,产品结构得到优化,资产结构也更为优化,生产工艺得到提升,生产装备得到更新,职工结构更为合理,劳动用工制度更灵活等。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