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苏沛县“草庙奇迹”:农民仅靠农业也能实现现代化

2013年03月01日 15: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江苏沛县“草庙奇迹”:农民仅靠农业也能实现现代化
    经过土地流转,分散居住的农户逐渐实现集中居住,又能置换出相当多的耕地发展蔬菜种植。 朱志庚 摄
    农民生活条件改善了,硕大的休闲广场是农户们劳作一天后晚上集中跳舞休闲的地方。 朱志庚 摄
这样的农户住宅一直是城里人的“梦中别墅”。 朱志庚 摄

  中新网徐州3月1日电 (朱志庚 李东艳)以往,如果有人说仅仅靠种地搞农业就能实现小康生活、实现现代化,往往被人质疑。但是在2月28日,记者来到媒体多有报道的江苏小康示范村沛县胡寨镇草庙村,体验了“草庙奇迹”之后感觉就像村支书秦真岭说的一样自信,为了不让农民因为地多而致贫形成土地荒、空心村,通过合理流转土地、调整产业结构,依靠发展蔬菜种植、走高效规模化农业,一样奔小康,实现现代化。

  记者在采访秦真岭之前,先找到在草庙村干了十几年会计的张善奇了解情况。张善奇见我们心有疑惑,便直接带我们在村里溜达了起来。据他介绍,秦真岭出生于1967年,是地地道道的江苏沛县胡寨镇草庙村人,从18岁起,常年在东北三省承包建筑工程,后来生意做得很大,当时每年挣个上百万元不在话下。但是在2004年胡寨镇主要领导为了村里老百姓脱贫,邀请秦真岭就任了草庙村支部书记。

  一排排的独栋小洋房、一栋栋的公寓楼,医院、敬老院、幼儿园、休闲广场,等等。如果不是亲见,真的很难相信在苏北农村会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城镇。张善奇自豪的说,现在村子里面不仅仅是他们草庙的村民,还有很多其他村的人搬了进来,外村的姑娘都希望能嫁到这里来。

  谈到为啥有这样的吸引力,他就带我们出了“城”,指着村子周围满眼望去白茫茫的塑料大棚,全村485户村民们把土地流转出来后,基本都发展起来了高效蔬菜种植。正在温室里忙活栽种长茄的孟师傅介绍,他今年一共种了10个大棚,和村里的很多种田大户一样基本都是种的长茄,每年收入都在十几万元。现在一家人根本忙不开,他就雇了四五个人来打工。

  在草庙村委会,刚刚与外地蔬菜客商谈完事情的秦真岭接受了我们采访。他戴个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进城居住后,多地出现土地荒和空心村现象,另外还有大量留守儿童的问题,但是秦真岭自信地说:“在草庙村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村民们不用为了挣钱背井离乡,只管种好自己的地,在家门口照样赚大钱。”

  他说,在2005年,面对村里“土地零散,农民松散,资金分散,组织软散”的基本情况,结合本村土质适宜蔬菜种植且村民又有一定种菜基础的现实优势,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走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路子,村党员干部以采取“5户党员+5户群众”模式开创党群共富示范方,引导村民大规模发展长茄种植产业,先后流转土地1600余亩。承包土地的村民盖起了一座座大棚,搞蔬菜种植,不愿承包的村民可以在这些大棚打零工。

  为防止村民因地多而致贫的现象,村里为菜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开拓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实现“销售在田头,卖菜不出村”。一年下来,从事大棚种植的村民收益十余万元,那些打零工的村民也有好几万元的收入,村民们不出家门便有机会赚钱。九年前草庙村人均收入仅1850元,是江苏省经济薄弱村之一。到2012年底全村人均收入12800元,村集体收入300万元,已经是小康示范村。

  “集中居住,让村民们从‘物质的城镇化’到‘生活的市民化’,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小康和现代化。”秦真岭说。现在的草庙村,儿童每月可享受100元的上学补助;全村的老人、贫困户,农村合作医疗全部由村集体支付,每月还可获得300元的生活补助。(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