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草原治理:退牧还草现“三高”

2013年03月05日 2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5日电 (白琥)记者5日从内蒙古草原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2年工程效益监测报告》中获悉,2012年,内蒙古“退牧还草”工程区与非工程区相比,植被盖度、高度和干草产量分别“高”出了11.95个百分点、9.14厘米和28.53公斤/亩,呈现“三高”态势。

  据了解,2012年8月份,内蒙古草原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盟市旗县的技术人员开展地面样地监测工作,监测范围涉及6个盟市30个旗县。

  《报告》指出,2012年数值与前四年均值相比,“退牧还草”工程区内的植被盖度、高度、干草产量高了8.62个百分点、0.61厘米和7.89公斤/亩,这表明“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的草地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2000年,国家启动了京津及周边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镶黄旗、正蓝旗、东乌珠穆沁旗3个旗沙源治理项目生态效益的监测,是本次地面样地监测工作的另一个重点。

  《报告》显示,沙地在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作用下,有了明显的“退化”。

  2012年东乌珠穆沁旗沙地、镶黄旗浑善达克沙地严重沙化草地面积,分别比2001年减少了26.40%和32.10%,而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严重沙化草地面积94.79万亩,比2000年减少了39.20%。

  据悉,内蒙古拥有天然草原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4%,可利用面积居全国首位。

  由于长期以来受气候干旱、过度开垦、放牧等因素影响,内蒙古部分地区的草原退化、沙化严重。为此,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以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环境。(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