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苏16县(市)因“撤县”淡出“百强榜”行列

2013年03月20日 16:09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不久前,姜堰撤市建区、正式挂牌。这意味去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第86位的姜堰,明年起也将退出“百强榜”。而近十多年来,因“撤县建区”,我省(江苏)已有15个县(市)先于姜堰淡出“百强县”行列。

  那么,在“评县市不评区”的规则下,一年一度发布的“百强榜”权威性是否在弱化?作为拥有“百强县”最多的江苏,又该如何面对榜单沉浮、花开花落?

  不在乎民间评比,在意的是名片效应

  去年,我省有25个县(市)进入“百强县”榜。“知道评比方身份吗?”记者逐一询问。“民营北京中郡所搞的呗。”25个县(市)统计部门无人不知。

  既然“百强榜”属民间评比发布,政府统计部门为何要“掺和”其中?省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主任王思彤回忆道,1991年到1993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组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评比,打出“百强县”品牌;到2000年,改称“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评比,社会上仍习惯称“百强县”。2007年,国家统计局宣布中止“百强县”评比。

  “2000年,北京中郡县域经济咨询所开始‘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比。随着国家统计局的退出,中郡所评比便独占市场,统计部门原先评出的‘百强县’也纷纷‘转会’——反正都叫‘百强县’,管它民间还是官方的。县(市)统计部门往往受命被动为中郡所提供相关数据,但评比同各级统计部门毫无关系。”国家统计局新闻处长赵国华向本报记者强调说。

  “不管北京认不认,只要政府认就成。”江阴、昆山、张家港和常熟4市连续两年并列“百强县”第一,当地有关人员认为,“能排第一总归好,能给地方形象和招商引资加分,对外宣传又叫得响,何乐而不为?”对于外界诟病的“四黄蛋”,他们并不在意。

  随着“强县”建区的增多,“百强榜”会不会沦为“弱县俱乐部”?北京中郡所给记者的答复是,县域经济的主导性、竞争力总体大于市辖区,“强县”代谢很正常,后来居上,不会弱化榜单权威性。“如果榜单前三甲县都改成区呢?”“不可能!”对方不耐烦地回答。                    下转A5版

  上接A1版

  评比不收费,但榜次下滑有压力

  去年11月,新华社曾曝光中郡所评比中“合作收费”等问题,现今如何?中郡所刘先生答复记者说:“我们靠搜集公开数据评比发布,而且不收费、不发证、不授牌,属公益行为。”多个“百强县”也证实,中郡所“只传真表格要数字,并未要钱”。

  “不要钱的评比也有压力,万一名次降了没面子。”常熟市统计局综合科长王兰表示,为了保住“第一”,只能进不能退,否则,对内对外都不好交待。

  2012年,兴化市和姜堰市由2011年“百强榜”并列排名第56位,分别降至第63位和第86位。“开头我们很紧张,生怕市领导追究批评。但几个月过去了,也没人怪罪。”两地统计局副局长邱烽和倪倩如都如释重负。

  金坛市综合抽样调查队长史悦萍告诉记者,去年,金坛市的排名也由前年的第62位跌至第81位。市领导听说后只淡淡一笑,说“排名不能代替百姓幸福感”。史悦萍由此感叹:“市领导开明,‘解放’了我们。”

  但在徐州铜山区统计局长钟声看来,“能上不能下的县并不在少数”。他认为,“百强榜”的风行一时,会给决策层带来集体焦虑,助长攀比心理和急功近利行为。榜次怎么保?无非拼数字。怎么拼?无外乎多上项目、多占耕地、多追加投资,走粗放发展的老路。尽管数字上去了、位次保住了,但经济调整和转型的目标顾不上了——这才是区域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隐患。因此,对“百强榜”的负效应也要充分评估。

  走下榜单的县,大多选择新参照系

  全省15个“撤县建区”退出榜单的县(市),如今选择什么参照系?又如何看待依旧走俏的“百强榜”?

  吴江区统计局副局长沈红梅告诉记者,如今主要在省内建制区中寻找学习借鉴目标,如南京江宁区、常州武进区,相互经常交流,取长补短。

  多数区选择了新排行榜。记者在“2012年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百强区)”榜中发现,武进区列第6位、锡山区第21位、江都区第48位、铜山区第68位……

  江都区统计局副局长张月萍分析说,不管是县还是区,总要找个提振士气、展示形象的名号,而且越响亮越好。这个“百强区”榜填补了“百强县”榜的空当。现在,重点打这个榜,即使花点宣传费也值。这还是官方协会评比,也权威些。

  事实上,“百强区”“百强县”往往多头打榜。仅在中国城市发展网,记者就发现“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城市”“中国百强创新县”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3个榜单中,均重复出现一些县、区的名字,其中以苏南地区居多。

  铜山区退出“百强县”后既打新榜,也适时调整内部考评机制。钟声说,一是取消以进位排名作为创先争优、加分评奖的规定,今后,在全国各类榜单中的排名仅作参考;二是围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重新设置考核目标,突出民生导向,不简单以数字论英雄。“现在考核不再冷冰冰,更多顾及老百姓的感受。”

  把数字比拼转化为创新动力

  苏北一位县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百强榜”喻为“臭豆腐”——不论外界如何质疑,我自青睐有加。“瞧瞧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发展规划吧,在榜的要进位,榜下的要挤入,都有时间表。不问最终结果如何,首先精神状态不能输!”

  的确,作为政绩考核的传统加分项目,指望“百强榜”一夜之间被废弃或消失,显然操之过急。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教授对本报记者说,国外从不发布城市经济排行榜,在目前“中国式榜单”有禁难止的现实困境下,可从4件事做起:一是政府机关不再依据排行榜考核奖惩,带头淡化榜单意识;二是鼓励地方向全国标杆看齐,但不盲目攀比数字;三是构建区域综合考评体系,增加民生、生态等内容,防止GDP一门独大;四是评比全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追踪“百强榜”十年之久的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伯平认为,政府转型滞后于经济转轨,才带来各类榜单盛行。区域发展靠什么?创新!不问天南地北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发展方式,用几张表格、几个公式一统天下,这个评价体系本身就欠科学。

  “有县领导向我抱怨,说搞经济找不到竞争标杆。我说标杆早就有了——科学发展。发展是一个累积渐变的过程,有的县每年榜次都进位,不知哪天是个头?这是数字游戏还是公关结果?”田伯平大声诘问。

  本报记者 林 培

【编辑:程涛】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